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共59次提到改革,11次提及“公平”,公报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读一
顶层设计+摸着石头过河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表示,此次公报首次在“摸着石头过河”前加上“顶层设计”,这两个结合起来说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之前划清了界限。
刘福垣认为,“顶层设计”指的是,按照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变动法和规律,基本看到从大的脉络上要有一个设计,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来,对矛盾的看法有前瞻性;“摸着石头过河”指遇到什么问题往前摸,摸得到就过,摸不到不过,求的是稳。
他认为,“顶层设计”是按照规律前进,提高前瞻性,这两个结合起来,说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来划清了界限,体现一个新的高度。
“原来是走一步算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往前看得比较清楚了,但也不敢说完全看清,所以还不能排除‘摸’和探索。”刘福垣表示。
解读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主攻方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人民日报》刊发的社论认为,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
社论认为,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不仅合理布局了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还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也意味着是主攻方向,既需要优先进行,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
解读三
打破垄断将成下一步改革重点
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认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意味着打破市场壁垒、打破垄断可能成为下一步改革重点,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金融市场改革,等等,都有可能在这句话中概括进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涛指出,“市场壁垒”背后是地方经济作怪,要实现真正的统一市场,必须先解决人和制度的问题。
解读四
收入分配格局将合理有序
必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部副教授樊继达认为,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诸多“中国式”因素,包括体制改革滞后、户籍制度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拉大、二次分配调控效果偏弱、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等。
樊继达认为,形成良性收入分配关系,需通过三次分配政策协同调整。初次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控制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加强对国有企业高管收入的监管;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等。二次分配注重民生和服务:要将结构性减税进行到底;提高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方面的支出;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征管,改变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生财的模式。三次分配增进幸福与和谐: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