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诚信,可能没有朋友、诸事不顺,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活该。若是公家做事粗糙、不诚信,问题就很大。
今天,是洛阳的第七个“诚信日”。从2007年开始,我市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诚信日”。
定这个日子,寓意很好:鼓励大家秉持“一是一,二是二”“说一做一,说二做二”的精神,恪守承诺,弘扬诚信理念。
如今,上上下下都关注诚信问题。最近晚报还开了个叫“洛‘诚’之美”的新栏目,挺好看。就像昨天写的个体老板李长青:不管是不是自家店卖出的裤子,他都免费为有需求的人提供修裤边、换拉链的服务。小小事情,兢兢业业,17年如一日。
诚信之德,千载一脉。
李长青的故事,让我想起《论语》中对诚信的论述——“敬事而信”。当然,这讲的是治国之道,是“敬国事”与“取信于民”。其实,两层意思具有极深的内在关联,只有“敬事”,负责、严肃地对待分内之事,才能获得信任,才能在民众中营造诚信氛围。
“敬事而信”,圣人之言,听着大,细想却无所不在。
咱还拿昨天的晚报说。两年多前,市民小张忙活一宿挑了一套经适房,今年发现新房位置变了。开发商说,是选房时的宣传页印错了!现在,小张要么退房,要么打官司。您看,“敬事”不足,谈何诚信?
年初在社区进行了前期登记后,62岁的市民王先生9月去领独生子女父母养老补贴,却发现没自己的名字。原来,社区工作人员在正式申请时没通知到他,这钱也没法补发。王先生对解释表示“可以理解”,但您想,人家心里能没抱怨吗?
每个人都应以诚信立身,但话说回来,一个人不诚信,可能没有朋友、诸事不顺,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活该。若是公家做事粗糙、不诚信,比方说,暖气该热不热,学校不该收费却乱收费,问题就很大——总是被糊弄,老百姓就不“信”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论语》中的另一句话——“民无信不立”。
百姓要是对公家失去了信任,别说社会的诚信之风难以形成,社会的根基恐怕都要动摇!
孔夫子说的“敬事而信”,前面还有一句,合起来是“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四匹马拉的车叫“乘”,治理“千乘之国”,须“敬事而信”。如今,洛阳多数公共服务部门、单位服务的市民数量也不少,在诚信日里,自然也该品一品“敬事”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