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他最爱看《中国好声音》节目。
老公在外地工作,我经常出差,儿子住在奶奶家,我想,只要儿子懂事听话,学习好,看就看吧,培养点“音乐细胞”也不错。
可是,前几天学校开家长会,老师说儿子欺负女同学,把人家好好的新鞋踩得不成样,上课带头说话,作业也是张冠李戴。
晚上,我给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提到一个细节:儿子霸气犯浑,但好话还是会听,比如老师说他课文朗诵得好,在课堂上夸奖他,他那节课就学得特别用心。老师让我在表扬上多下功夫。
对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我老不在家……有了,我一下子想起了儿子最爱看的《中国好声音》。
临睡前,我把儿子叫到身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本子说:“你爱看《中国好声音》,那里面的评委都是不看选手,只听声音,然后才做决定的。妈妈老不在家,也看不见你的表现,这样吧,你把每天在家和学校的表现都记在这本子上,等妈妈回家再给你评分,分数低了挨罚,分数高了有奖励,怎么样?”
儿子听我说完,眼珠子瞪得溜圆:“老妈,你可真是太有范儿了!”
我们立下“君子协定”,以80分为及格线,超一分奖励儿子一集喜羊羊,分数也可以打包交换,每5集喜羊羊可以交换一场电影,每10集去吃一次肯德基。
第二天,我悬着半颗心出差了。
一周后,儿子欢天喜地找我来兑奖。我一看,写得还真不少:诚恳向女同学道歉,让奶奶买了个小发卡送给她,当作补偿;
吃饭的时候很自觉,没剩饭;
到了写作业时间就去写作业,把电视关上;
今天上课很专心,得了一个小印章……
最后的评审结果:儿子以98分受到嘉奖!
儿子领取了“奖品”,去看了自己一直想看的《急速蜗牛》,顺便吃了一顿肯德基,还剩下3分,儿子说,先不领了,留着下次再用。
怪不得教育专家都说,没有坏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自从引入了《中国好声音》的评分机制,儿子进步很大,“中国好声音”在我家里,会一直“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