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爱说“还是原来的棉花被子舒服”,不知会不会被年轻人看作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爱说过去如何如何,说“一代不如一代”。
昨天,晚报用了整整一个版报道一个弹棉花的小店。一名受访的市民说,现在市场上劣质被子多,还是弹棉花店里制作的棉胎让人放心。这话引发不少人共鸣。大小商场里,“××棉”“××被”,噱头挺多,被子“功能”各异,先不说健康与否,哪个能有厚实、绵软的棉花被舒服呢?
不过,弹棉花、修雨伞、钉鞋掌,像菜篮子、编织袋一样,跟生活渐行渐远啦!
以前,主妇们买的鱼、肉、菜都往篮子里搁。卖菜的呢,用稻草捆着叶子菜,用草绳之类的拎着整块、整条的肉和鱼,把细碎的东西直接放在篮子里。大家买点儿干货零食,用得最多的是纸筒包装——旧报纸一折、一糊也挺方便。“打酱油”是现在时髦的网络用语,可谁还真的去打酱油?袋装瓶装的任君选择,用完后,袋子、瓶子一扔就是。过去的酱油瓶,只要不打烂,那是能用上好些年的。
的确,生活节奏快了,人们在下班途中购物,不太可能先回家取个竹篮,或是提着布袋子上公交车,那跟身上的时装也不搭调不是?
有人说,过去那样环保,可肉切碎了咋拿呢?买的海鲜和熟食咋放一起呢?哈,估计那时候除了逢年过节,一次买各种食材的时候并不多,市场服务远没有现在周到。
老人爱说“还是原来的棉花被子舒服”,不知会不会被年轻人看作鲁迅小说中的“九斤老太”,爱说过去如何如何,说“一代不如一代”。总之,原来的东西总是好的,连新生儿都是过去的比较胖。
叫我看,这个问题,就像九斤老太的儿媳驳老太太的话:先前与而今用的秤不一样,所以称出来的斤两也不一样。一句话,标准不同呀。
塑料购物袋方便,可拎起来勒手,食物跟化工产品聚乙烯亲密接触也让人觉得不舒服。
反季节的有机蔬菜四季都能吃到,塑料盒子加保鲜膜,光鲜时髦,但这自然不符合“什么季节吃什么菜”的老话,味道也不那么地道。
城市人多了,热闹了,开个车到商场购物挺美。但我们还是要怀念,过去洛阳多少街巷都是清静宜人的,不像现在这么聒噪拥堵。
真的,要是既能享受现在的好,又不失去过去的好,那咱的生活就完美啦。可是,难哪!就像既想开车又讨厌尾气,既想方便又讨厌白色污染一样,难!
但总有能做的事。比如,把超市大塑料袋叠成小块放在包里,先用来购物,皱了之后用来买菜,脏了之后用来装垃圾。少用几个塑料袋,少给城里带来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