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摔倒老人”的持续关注,恰恰说明公众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不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从来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每次看到“扶摔倒老人”的新闻时,脑海里总要闪现那句话。
2007年,南京青年彭宇扶起摔倒的老人,被其家属索赔。唯一目击证人在面对记者的摄像机时,喊出了一句注定要震撼国人心灵的话:“朋友们,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一语成谶。几年来,扶老人、救老人反被讹诈的事情层出不穷,人们甚至习惯了面对摔倒的老人时面面相觑,即使上前相助也要先找证人、拍照片……
这些天,一位洛阳老人发出“请放心帮我们”的网帖,晚报发起“诚信橙丝带,爱心与信任同行”公益活动:为写下诚信签名的老人送上象征诚信的橙丝带,借橙丝带之名重建互信互助的道德环境。
当然,洛阳千千万万的老人,没办法个个都系上橙丝带向路人表示“我不会讹你”。系不系橙丝带,与别人是否会及时伸出援手也无必然联系。如果搀扶一位老人还要为其是否系了橙丝带而考虑,那我们还能找出更多“不扶”的借口:万一扶老人闪了自己的腰呢?万一扶老人错过了公交车呢?……
晚报的报道也提到,系橙丝带活动是“帮助社会公德回到正轨的一线曙光”。这话说得好!“一线曙光”,对于一个受冻的人也许不能满足其需要,但这是一个信号、一种希望。
“人心究竟是怎么了?!”这些年,“扶不起”的老人和“不敢扶”的年轻人,让社会各方发出锥心之问。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社会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长期的医疗保障欠账、公众对司法公正的焦虑,都让“人心之问”难得疏解。
实际上,面对摔倒的老人,我们应当做什么,这个简单的问题每个人都能回答——应当做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能扶一把就当扶一把。社会对“摔倒老人”的持续关注,恰恰说明公众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并不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从来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变化的,不是人心,而是人所处的社会。
对每一个人来说,走出信任匮乏的恶性循环,应当从履行自身的道德责任开始。不管橙丝带能帮助多少受到意外伤害的老人,对于朴素的道德行为来说,敬畏人性,听从本心,然后伸出援手,永远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