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文斌 武怡晗 陈旭照 见习记者 苏楠 通讯员 王亚杰 王校培 陶建华
本报昨日A04版推出的《洛阳工业经济之问》,引发我市社会各界热议。接受采访的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文中“十八问”,每个问题都切中肯綮,足以振聋发聩。他们结合自身工作,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职能委局: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谈及看了《洛阳工业经济之问》之后的感受,许多职能委局的负责人都这样表示。
谈及开放招商,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认为,应筛选谋划出一批项目,组织有关专家、企业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科学论证,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
●专家学者:找准症结才能奋起直追
多位专家学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只有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解决相关矛盾,洛阳经济方能奋起直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说,开放招商,政府部门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采取各种措施加快项目建设,服务速度要让企业感到方便快捷,服务质量要让企业感到无可挑剔。
●洛阳企业:在应对挑战中寻求新突破
《洛阳工业经济之问》也引起了洛阳企业界的思索。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第三装配厂厂长薛文璞表示,面对当前国外一线品牌不断高调抢滩中国市场的境况,农机企业不仅要紧跟政策,更需要贴近市场。
●广大市民:期盼洛阳工业重振雄风
曾在一家民营企业呆过的老吴坦言,这两年与以往相比,洛阳的投资环境确实好了许多,职能部门的服务也好了许多,但仍不到位。他认为,振兴洛阳工业经济,优化政务环境必不可少。
不少市民都表达了对洛阳工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期盼:洛阳工业早日重振雄风,更好地支撑洛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