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埃德加•斯诺眼中的洛阳是个啥样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埃德加•斯诺眼中的洛阳是个啥样
半个世纪前,这位享誉中国的美国记者曾到访洛阳,并将在洛见闻写入书中
访华期间,斯诺(左一)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右一)的接见 (翻拍)
    □见习记者 余子愚 文/图

    核心提示

    1960年,著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美尚未建交的情况下到访新中国。此行,斯诺不仅成为“唯一被批准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也成为当时“唯一被批准去洛阳的美国人”。

    近日,本报记者发现,在斯诺的著作《大河彼岸》(又名《今日的红色中国》)中,收有《洛阳与郑州》一文,详细记载了斯诺到访洛阳时的见闻。

    1    【洛阳印象】

    “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洛阳的历史已超过三千年之久;自周朝开始,它便连续数代成为中国的首都。由古旧的城墙环抱着旧城以及城内窄窄的街道,仍然构成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在《洛阳与郑州》一文开头,斯诺详细记述了他眼中的洛阳。

    斯诺在文中并没有注明到访洛阳的时间,洛阳晚报记者通过查阅1987年编撰的《洛阳市志》大事记,找到以下记载:“1960年9月,著名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抵洛进行友好访问。”

    斯诺在洛阳,先后走访了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一所小学和古城大队等地。

    2    【洛阳工业】

    “1959年的产量是

    1.5万部拖拉机”

    斯诺对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兴趣很深:“市内最大和最重要的新企业,是拥有2.3万名工人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工厂周围现已建成了一个新的模范卫星城,那里有很多购物中心,宽阔的三合土街道和行人道以及可容纳10万人的优美住宅区。这是中国最大的一个拖拉机厂。我参观时,它的流水作业装配工作得很顺利。1959年的产量是1.5万部拖拉机,而1960年的指标是3万辆。”

    斯诺还对该厂工人的生活情况做了记录:“据称工人平均工薪有40元,最高薪的工程师可获得280元。学徒的薪金由21元起。房租(现代化的住宅,有厨房,有花洒浴室)每月只需缴付6角钱。每个工人的伙食费(每月)平均是10元到12元。”

    3    【洛阳教育】

    “男女同学们正在制造小型收音机的部件”

    在洛期间,斯诺还曾到洛阳一所小学参观。据他描述:“该校共有1180名学生和48位教职员工。校舍是新的砖砌建筑,学校后面有一片菜园。校长是一位师范学校毕业生,他领我参观了该校24个教室和5个工作间的一部分。”

    书中斯诺还转述该校长的话:“我们从1957年开始将实际工作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后,优异生的百分率从79%跃升至93%。”

    “9岁以上的学生每星期规定要在车间里劳动两小时……车间工作的种类繁多,产品各式各样,统由学校负责外售,利润拨作学校的福利基金……在小车间里,我看到男女同学们正在制造小型座台收音机的部件,同时还进行装嵌工作;在一位老师监督之下,有些学生在混制和包装一种专利的止痛药;有些人还在制造家什和陶器。”斯诺写道。

    据资料记载,1955年敬事街小学一至六年级共25班,高小11班,初小14班,在校学生1199人。

    1958年,敬事街小学自力更生,利用教师集资和学生勤工俭学的收入办起了“六一联合工厂”,下设收音机厂、制药厂、美术颜料厂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轮流到工厂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学习技术,使课本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1960年4月,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到敬事街小学视察“六一联合工厂”。此后,一些外国代表团和国际友人先后到敬事街小学访问。

    根据斯诺的记载,参考敬事街小学当时的办学情况,有关人士认为斯诺到访的小学即为敬事街小学,由于斯诺未在文中提及学校名字,时隔半个多世纪,此事还需进一步确认。

    4    【洛阳农业】

    “公社各队共有34部拖拉机和6部联合收割机”

    “在洛阳市郊区,我参观了一个很大的农村生产大队——古城大队,它由50个生产小队组合而成,共有队员约2万人。”斯诺在文中写道。

    他还很关心洛阳农业生产的天气情况:“在过去的300天之内,河南省只下过14天雨,总降雨量不足40毫米。”

    斯诺采访了一位“皮肤晒得黝黑、赤着上身、肩上搭着一件外衣的老农民”,这位老农民“两家人共分得六亩田”,并且“产量较本人自耕时增加了四倍”。

    在古城大队,斯诺记下了他见到的景象:“那里有几个男女农民正在整理着一块种着椰菜和菠菜的土地。”“在拖拉机站里,我曾经见到有6部拖拉机和1部联合收割机——这只是公社各队共有的34部拖拉机和6部联合收割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相关链接

    首个到访

    新中国的美国作家

    埃德加·斯诺,生于1905年7月,卒于1972年2月,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他一生出版了大量著作,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斯诺的记者生涯,是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28年到1941年,斯诺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国。被国人熟知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就是斯诺根据1936年陕北之行的见闻写成的。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斯诺在美国的处境十分困难,后来移居瑞士。

    由于斯诺拿着美国护照,得不到访华的签证,他和中国的关系被人为地割断十余年。直到1960年7月,斯诺才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取得签证,访问新中国,成为第一个到访新中国的美国作家。

    1960年,斯诺对新中国的访问持续了5个月,回到欧洲之后,他将在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以新中国广阔的社会为背景,撰写了《大河彼岸》一书,记录他眼中新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此书1962年由美国出版公司出版。1984年8月,其中文本被收入《斯诺文集》第4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在书中,斯诺以极大的热情介绍了新中国。他记录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谈话,描述了与他们重叙旧谊的欢快。毛泽东对斯诺说:“我们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这期间你没有变,我们也没有变。”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