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二四年九月八日,吴佩孚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资料图片) |
|
■开栏语 吴佩孚,民国时期的直系军阀首领。他戎马一生,驻军洛阳,雄踞中原,虎视天下,西方列强不敢小视,国内上下一度非常推崇。作为首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吴佩孚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愧于“中国最强者”之名。西方认为,吴乃最有希望统一中国之人。吴佩孚之丰功伟业,于洛阳登峰造极,一时海内无人可与之匹敌。本报今起推出“吴佩孚在洛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近日,斯诺登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十大封面人物候选人之一,香港大公网紧接着开始盘点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盘点的结果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是曾经被西方人称为“中国最强者”的民国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1920年,吴佩孚驻兵洛阳,扩建西工兵营,奠定了今日西工区的格局。同时,吴佩孚大力推进城市近代化,修桥,铺路,构建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交通网。
1 第一个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近代的洛阳城,留下了太多吴佩孚的印记。这位第一个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曾被西方称为“中国最强者(英文原文为:Biggest man in China)”,甚至认为他是当时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
吴佩孚从1920年驻军洛阳,1924年离洛下野,1926年3月重新占领洛阳,再到1927年兵败离洛,总共在洛阳呆的6年时间,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时期。这6年里,洛阳可谓风云变幻,无数英雄豪杰在洛阳城中来去匆匆,相继登场。无论是名满天下的才子康有为,还是举足轻重的政治领袖李大钊,或是富可敌国的豪商巨擘张謇,都因吴佩孚与洛阳城产生渊源。
6年间,吴佩孚在洛阳都做了哪些事儿?近日,洛阳晚报记者赴北京国家图书馆,翻阅《吴佩孚》《吴佩孚传》《细说北洋》《白坚武日记》《吴佩孚政书》《吴佩孚历史》《吴佩孚将军传》等书,对吴佩孚雄踞洛阳的这6年的作为,做了简单的梳理。
2 直皖战争爆发,吴佩孚驻兵西工
据《民国名人传记辞典》记载: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军阀段祺瑞战败。同年7月,驻洛阳的西北边防军第三旅、第四旅哗变。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马上找到驻兵郑州的直系将领王承斌,命他日夜兼程赶往洛阳,收编这两个旅,抢占先机。同年9月2日,吴佩孚率他的陆军第三师进驻洛阳,也就在这一天,北洋政府任命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此时,吴佩孚在洛阳能够直接指挥的部队,已有5个师和1个混成旅,计10余万人。
紧接着问题来了,这么一支浩大的军队,在洛阳何处驻扎?
“西工兵营!”吴佩孚第一时间在地图上圈出这个地点。
《吴佩孚》一书中描述,当时的西工兵营位于今天西工区中州中路两侧,最早由袁世凯于1914年组织兴建,2年完工,耗资白银170万两,共有营房5000余间,占地200万平方米,作为训练新式陆军、屯兵之用。早期的西工兵营,东起五门屯,西至灵官庙,南抵下池,北到金谷园。营房全部为砖木结构,木料则是从东北运来的红松。由于该工程位于当时洛阳城的西关外,人们来此打工,都称这里为 “西工地”,后简称“西工”,也是今天“西工区”这一地名的由来。
3 煞费苦心扩建西工兵营
即便如此规模,对于吴佩孚来说还是小了一些。吴佩孚驻兵洛阳后,大规模扩建西工兵营。
《吴佩孚》一书中对于扩建规模有详细说明:扩地1000余亩,营房由5000间增至1.2万间,又在公馆街(今西工区市政府家属院一带)扩建房院百余所,又增加商业、交通等基础设施。
经过扩建后的西工兵营,整体坐北朝南,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兵营中心是司令部,呈“目”字形,前后三进院落,有南北并列的三座大瓦房,两侧为厢房,建筑布局与传统的四合院相近。司令部门前,有东、西两大道,道南有阅兵台(南边还有6处院落),道北有地下会议室(即广寒宫)。司令部东边是花园,还有一处高级住室,室内有地下室,经地下室暗道可通往飞机场和火车站。
西工兵营西半部的北、西、南三面建有壕沟,兵营西北部有电厂;兵营西南壕沟外的七里河涧水东有兵器物资库,北边则有飞机场和金谷园火车站。吴佩孚如此布置,可谓占尽地利。
4 普及电灯照明奠定今日西工之格局
据《吴佩孚传》记载,吴佩孚的煞费苦心,不仅体现在兵营建设上,当时洛阳广泛使用电灯照明,也是在吴佩孚主持下实现的。
1920年前,电灯绝对属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备。那时的洛阳城,无论街道还是商户,夜晚多用棉油灯、煤油灯或者蜡烛照明。一些官府、富户门前,使用汽灯照明。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后,下令洛阳临照电灯公司建电厂一座,发电容量80千瓦,供火车站、政府机关及部分商店照明用电。同时,街道上也开始安装路灯,虽然当时只有10多盏,这却是洛阳城市电灯照明的开端。
经过吴佩孚的这次扩建,基本奠定了西工区的格局,直到1954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时至今日,西工区也延续了那个时期的布局。
5 “傍上”大款,重修天津桥
对于吴氏天津桥的修建,《吴佩孚传》中也有记载:吴佩孚屯兵洛阳后,发现一个问题——洛河横贯洛阳,对洛阳南北往来交通很不便。隋唐期间,洛河上有座天津桥,是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在元代被损毁。此后几百年间,洛阳城南的洛河上,再无坚固得可通部队的桥梁。
交通不畅,如何调兵遣将?吴佩孚决定在洛河上建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但他又不想从军费中拨钱修桥,怎么办?
正巧,1921年,实业家张謇组织的上海北方工赈协会会员来到洛阳。吴佩孚联合他们,发动社会各界出钱出工,开始在洛河上修建大桥。1922年6月,桥建成,长206米,宽6.1米,有23孔,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中原地区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吴佩孚在该桥第12孔上方镌刻“天津桥” 3个隶书大字,桥名上方刻“上海北方工赈协会重建”10个小字,时间落款为“民国十年”。此桥后被损毁,一说毁于战争,二说毁于洪水。因为这座桥是吴佩孚主持修建的,如今,洛阳民间称这座桥的断桥为“老吴桥”。
6 修建公路、机场构建以洛阳为中心的运输网
当时洛阳的交通情况,《吴佩孚传》中也有提及。
吴佩孚开辟了从西工兵营到洛阳车站(今洛阳东站)的汽车客运,有车1辆,随车售票、定点停车,这是洛阳城中最早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
吴佩孚的眼界还不止于此,他以洛阳为中心,筹划建立“中原公路网”。洛阳市以东的郑(州)洛(阳)公路、以西的洛(阳)潼(关)公路等,都建于此时。
吴佩孚在洛期间,计划创办直、鲁、豫、鄂、陕5省6条长途汽车路线,并着手建设洛界公路。该公路是洛阳市晋煤南运的主要通道,于1924年开始修建,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交通线。
航空事业的发展,也赖吴佩孚全力扶持。1920年9月,吴佩孚在金谷园首次修建洛阳飞机场,占地面积200余万平方米,有飞机3架。3年后,开展洛阳—西安、洛阳一郑州的民用航空业务,成为洛阳民用航空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