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在节目上喜欢制造冲突,喜欢直抵真相,喜欢戳人痛处不留情面的人,我性格中的黄色显然是催化剂。这两位搭档性格一样,他们的性格中都没有黄色,他们都是稳定剂。
如果你把《非诚勿扰》当成相亲节目来看,你会痛恨我,因为你总是高看我,你会认为是因为我的点评,才导致相亲相爱的两个人无缘牵手。普通人喜欢以男女嘉宾喜结良缘作为结局,是有一定道理的。观众觉得,男人和女人通过牵手完成了人生的职责,听到人们说如何曲折、如何变化、如何误解、如何痛苦、如何思念、如何海誓山盟、如何传宗接代,是非常幸福甜蜜的。故此,对于喜爱看美好结局的人而言,男女没有牵手是令人沮丧的。
如果你把它当成娱乐节目,会有两种看法:有人觉得此人的娱乐有让人下不了台之嫌;有人觉得此人的娱乐独辟蹊径,有难得的创造爆点的独门套路。
只有当你长期看这个节目,把它当成可汲取养分,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可以学习如何读懂人,可以帮你说出你想说的话的节目的时候,你才会喜欢我。
我说的很多话对与错网上有很多争论,有人也许只看了一集,瞎子摸象,尚需时间证明。我是真性情还是装酷,也需要时间证明。
能遇到自己喜欢又有价值的节目,能遇到既叫好又叫座的节目,能遇到既好看又有内涵的节目,这和演员选角色的道理一样,是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我此生遇见《非诚》算是运气好,唯一遗憾的是节目中所用只是我的专业知识的一小部分,且我时常被误会,因为有时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而且受时间和效果限制,断章取义、刻意放大在电视节目的剪辑中太普遍了。
虽说自古忠孝难两全,但我还是幻想忠孝两全的。人的一生其实都在玩平衡,政治有政治的平衡,节目有节目的平衡,人际关系有人际关系的平衡,你想要的和你需要舍去的也有平衡,不平衡就要付出代价。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希望人们喜欢性格色彩超过喜欢我本人。台前,有名声有虚幻,亦有负累有沉重,开幕之时必有谢幕之刻,当我仍在幕前,职责只有一个,戏要精彩才对得起观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2013年3月7日晚,深圳卫视《夜问》开播,相比当年我做《别对我说谎》和《不见不散》,心情不一。
做《别对我说谎》时,我没做过任何主持,无知者无畏,做着玩,一口气录了十集。第一集播出当天,深圳卫视从原来当晚全国排名第十二跃到第四,可惜第二天,被上头以尺度大为由“咔嚓”了。剩下那几集,我只能藏在被窝里自己欣赏,这种感觉就像你知道个惊天大秘密,但你不能对任何人说,还不如不知道。好在唯一幸存的那一集,现在人们在网上还能搜到,我周围的朋友,在看完那一集后都求我把剩下的节目给他们看。我很清楚,在相当漫长的岁月里,不会再有哪一个节目能超过它。那个节目过后,我心里烙下个印迹——做个一对一的访谈节目,因为访谈就像进行咨询,我有进入对方内心深处的强烈愿望。这个愿望,终于在央视一套我做的《首席夜话》中得到了实现。
《夜问》的起源可推到10年前,那时我有个学生是话剧导演,上完我的课后,向我推荐《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说四个主人公就是四种性格色彩,她上完我的课以后,再去看那部戏,解开了人生中很多的困惑。那时我就想,以后能制作一部具有性格色彩的电视剧就好了。去年下半年,我拿着栏目剧方案找人合作,和深圳卫视聊天时,一来二往,商量能不能先创造出一个用性格色彩解决问题的节目。
因为没有任何可遵循的模式,也没有任何成功的先例,那天记者问我对收视率的期待时,我说电视台有期待,我没期待,因为这个节目没有大牌明星,百人团也不是帅哥美女,娱乐性又差,没耐心的观众半途进来不一定看得懂,不可能有高收视率。我唯一的期待是,观众看完这个节目后,能觉得这个节目有意思,能学到东西,能觉得看节目的时间没白花。
(摘自《本色》 乐嘉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