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智慧教育,展示智慧课堂成果,《洛阳晚报·教育周刊》联合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推出了“2013智慧课堂巡礼活动”。从2013年3月活动启动到2013年年底,记者和教研室的教研员们先后深入10所学校,通过对各学校独具特色的智慧课堂的解读和展示,大力推进了我市智慧教育的发展,为洛阳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主任王志奎
2013年,都有哪些充满智慧的精彩课堂通过本刊展示?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第一站】
西下池小学“心”课堂
“心”课堂是西下池小学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新的课堂形态,是校长李艳丽倡导的“心”教育的组成部分,被誉为我国课改的一个成功样本。“心”教育的核心为爱、自由、平等、规则,“心”课堂围绕这些,形成了7项基本主张,即心情决定一切、安全才能放心、尊重个性差异、师生互为资源、随性而不随便、评价仅作参考、课堂就是生命。
在课堂上,孩子们可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老师是孩子们的陪伴者,而不是评判者。
【第二站】
市二十三中“三声”课堂
“三声”课堂,即有掌声、笑声、质疑声的课堂,老师教知识,更教智慧。
掌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赞美,可以是师生之间的鼓励,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欣赏。在掌声中,学生有了自信,学会了分享。笑声,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一种幽默的教育智慧。学生脸上有笑容、心里有阳光,获取知识的过程很愉快,接受知识便显得自然轻松。质疑声,是指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声”课堂实际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洋溢着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第三站】
市三中“三位”课堂
“三位”课堂是市三中近年来着力打造的课堂模式,“三位”即每节课的3个基本定位:“趣”位、“考”位、“品”位。
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反而学得多了。在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使学生能够很自然地通过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第四站】
市二十六中“三度”课堂
“三度”课堂是市二十六中推出的高效课堂探索模式,它能体现课堂的角度美、广度美和深度美。
角度美是指从最好的角度切入,以达到最美的课堂高度。大力倡导“同课异构”,对提高教师课堂设计能力,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多方位展现课堂的美感都很重要。
广度美即拓宽教学广度,注重知识链接,激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认知和情感。
深度美即在纵向的学科思考上,通过课堂学习,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领会到教学内容中的隐性思维,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第五站】
市实验中学“生命活力”课堂
在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组内交流、组间交流是常态的,同学们自主学习,共同探究,有活动才有活力,静态的课堂通过各种活动变成了动态的课堂。鉴于此,市实验中学把课堂教学定位为“活力课堂”和“生命课堂”。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课堂上有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活动。评价方式也很多,不同角度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
【第六站】
市实验小学“体验式”课堂
“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是市实验小学的核心办学理念。
“体验式”课堂有情景、质疑、探究、分享和拓展5个环节。课堂以学生为主,突出学生的质疑和探究,分享和感悟。“体验式”课堂既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又遵循了古人所提倡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原则。“体验式”课堂强调多元分享,让大家在交流中产生知识的碰撞,达成智慧的共识。
【第七站】
市六中“信心”课堂
“信心”课堂有3个要素:速度、收益、信心。该课堂倡导高效率、低难度、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模式。
在“信心”课堂上,教师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承认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最终达到学生愿意学、学得会、会应用,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目的。
教师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讲课方式,通过巧妙的引入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在不断思考与练习中深化理解,掌握核心知识。
【第八站】
洛阳外国语学校
“双主体和谐式”有效课堂
“双主体和谐式”有效课堂,即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体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与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教学行为是:设计、参与、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行为有:学习、参与、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
课堂有效利用双语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第九站】
洛阳国际学校
“探究任务单型”课堂
“探究任务单型(EBTS)”智慧课堂模式力图通过4个教学环节和课外延伸拓展ECA活动,将传统教育的精髓和国际教育的元素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满快乐。
通过任务单,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让学习具体化、任务化。学生们可以带着疑惑去寻找答案,带着任务去寻找知识点,带着“动作”去探究,带着发现去分享,带着答案去解惑。
【第十站】
洛阳师范学院附中“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指的是把学生看成一个有思维、有情感、有成长、有发展的人的教学过程,其核心是尊重学生,把尊重学生当成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这是学生创造生命奇迹的动力。
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知识,老师不重复讲;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掌握的内容,老师不重复说;学生确实无法自己学会的东西,老师才细细地讲。“生命”课堂重视小组建设,课堂环节的学习活动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达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