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自己在学校里被欺负,奇奇哽咽着说不出话 |
|
核心提示
如果没有好心人报警,没有民警的调解,14岁的奇奇(化名)可能今天还住在市救助站里。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进市救助站了,和之前几次情况相似:逃课被老爸逮住,回到家挨了一顿打,忍受不了的奇奇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离家出走……
事件关注
父子失和,一年里孩子去了三次市救助站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1月5日上午,洛阳晚报记者和重庆路派出所民警来到奇奇家里时,他正独自在家里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电视中传出的歌声,衬托出这个一室一厅廉租房的冷清:客厅的墙边堆着几个箱子,凌乱地放着一些塑料袋和破损的漫画书;阳台上晾晒的深色被罩,几乎将晒进客厅的阳光都挡住了;卧室里,硬板床上堆着不少衣服,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被子,枕头还是带凉席面的夏凉枕……
在这样的环境里,14岁的奇奇和43岁的王义(化名)生活了好多年。近一年来,这对父子平静的生活被奇奇的频频离家出走而打破。
就在上月底,重庆路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报警说,有个孩子在小区广场上转悠,很晚了也不回家,外面寒风呼啸,担心他被冻着。接到报警时,民警就猜测这个孩子是奇奇,因为之前几个月,他们已经为此出警四五次,甚至因为奇奇不愿回家,先后两次把他送到了市救助站。
果不其然,这次依然是他。当社区民警联系上王义时,他还在气头上:“反正我管不住他,爱上哪儿上哪儿!”就这样,奇奇第三次被送到了市救助站。
儿子哭诉
我成不了才,才让爸爸一次次对我失望
“我不行,我成不了才,才让爸爸一次次对我失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沟通,奇奇终于打开心里那扇门,哭着道出了心里话。
原来,奇奇3岁时,他的父母在一次吵架后彻底分开。打那以后,奇奇再也没有见过妈妈。直到5岁半,他才学会说话。
爷爷奶奶去世得早,叔叔婶婶在外地打工,文化程度不高、当保安的父亲只能勉强照顾奇奇的衣食住行,很少关注他的内心世界。
上初中后,奇奇进入叛逆期,经常因为同学笑话他口吃、给他起外号等,和同学发生争执甚至打架。刚开始,他还愿意把这些事告诉父亲和老师,但渐渐就不再说了——父亲觉得这不是啥大事,还责备他小心眼;老师的话起不了作用,同学们对他的态度和行为照旧……
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奇奇越来越自卑,越来越不喜欢上学。为躲避父亲的责骂,他有时宁愿在室外的墙角蹲一晚,也不愿回家。
如此恶性循环,父子俩的关系越闹越僵。2013年12月26日晚,奇奇又一次晚归后,恨铁不成钢的王义将他暴打一顿,赶出家门。
“恨爸爸吗?”洛阳晚报记者问。
奇奇摇摇头:“我不想说。”
“想妈妈吗?”“不想。”
当我们问起他还记不记得妈妈的样子时,奇奇走进卧室关上了门。一会儿,他拿出一张照片说:“穿婚纱这个是她。”照片里,王义笑着拉着妻子的手向宾客们敬酒,这样幸福的画面,在奇奇的现实生活中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父亲叹息
想改变粗暴的教育方式,但难以控制自己
在奇奇被送到市救助站的第四天,社区民警终于说服王义,将孩子接回家。
“不是没给他下过劲儿,上小学时,为了他的学习,我送他去过好几个课外辅导班。我成天在外头干活,还不是为了他,他咋恁不听话……”昨日下午,洛阳晚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正在站岗的王义,他的声音疲惫又沙哑。
王义说,奇奇曾经是他的骄傲:上小学时,满分120分的英语,奇奇最高考过107分,在班里数一数二。上初中后,奇奇慢慢变得不听话了,经常逃学。王义每天上班从早8点忙到晚8点,奇奇就白天回家,晚上跑出去,有时一星期都见不着人影儿。
对于自己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王义也有过反思,但他直言改变太难:“工作压力大,身体也不好,经常会忍不住打骂孩子。”
社区民警说,之前的几次,王义都答应不再打骂孩子,可事实证明他难以做到。这一次,他把孩子接了回去,可下一次呢?如果父子俩都改不了,奇奇很可能第四次、第五次被送进市救助站。父子之间的这道鸿沟,真的这么难以逾越吗?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帮助这对父子的办法,或者家庭情况和他们相似,欢迎致电本报热线66778866和我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