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极强的疾病控制工作,很有必要在其专业性与公众的疑惑间搭起一座桥。
近期,多地发生儿童注射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虽然权威部门已确认涉事疫苗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但疫苗安全还是牵动着众多家长的心。昨天,晚报记者探访我市各级疾控单位,调查疫苗流通冷链:洛阳的冷链监控系统严格而完善,让大家放心不少。
接连发生的儿童死亡事件,当然令人害怕,但假如因此便对疫苗接种充满怀疑,甚至引发对疫苗接种必要性的怀疑,毫无疑问,这会比疫苗质量风险更令人担忧。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超过95%。1992年至2009年,全国预防了9200万人受乙肝病毒感染,其中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2400万人,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可以与此对照来看的是,1974年,英国媒体报道接种白百破疫苗后有多人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反应,公众哗然,接种率大大下降,直至形成百日咳的疫情。而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发达国家并不鲜见。
因此,专业性极强的疾病控制工作,很有必要在其专业性与公众的疑惑间搭起一座桥,为公众解疑释惑,打消大家的疑虑。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婴幼儿死亡事件只给一个“偶合”的说法当然是不够的,而应该拿出更扎实的调查、更有说服力的说明等。
谈“疫苗危机”,并非杞人忧天。毕竟,生产出合格的疫苗,与完全安全的接种不能画等号。除了疫苗不良反应监管需要公开透明,疫苗的研发、生产、运输、保存等管理环节,也都需要建立系统的监督机制,并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疫苗接种,关乎太多的家庭、太多的孩子,相关工作一丝疏忽不得。哪怕只是及时告知家长偶合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疫苗接种的小概率风险这种常识,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