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场街团结街一角 |
|
从瀍河回族区乐善街出来,我按图索骥一路向南,便来到团结街。往东看,沿街房屋都挂着春场街的门牌号;往西看,则都挂着团结街的门牌号。这种一街两名的情况很少见。
这让人想起以前深圳沙头角的“中英街”,一边是中国内地,一边是中国香港,路中间有界碑。不过春场街团结街中间没有界碑。这是一条普通的小街,南北长300米。严格地说,春场街呈T字形,北起民族路,南接共和胡同,东至八孔窑街,西与团结街为邻,各占街的一半。在南端,春场街向东拐了一个胡同,伸进去大约200米,东高西低,一家一户的平房小院,住着倒是惬意。
在百年前,这里还是洛阳人瞩目的地方。那时,这里还是“邑外”,即洛阳城郊。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到立春这一天,洛阳的县衙或者府衙便要组织迎春祭拜的“春场”,以祭祀天神,祈求农民春耕顺利,获得好收成。
当时举行“春场”的位置就在现今的共和小区5号楼北。祭拜的这一天,官员要穿表示吉祥的“吉服”,要乘坐官轿,以示隆重。劳力则抬着贡品食盒,锣鼓喧天地奔向这里。迎春祭祀自然很隆重,有“春官”主持,有香案和酒果祭品,还有象征360天的三尺六寸的芒神(牧童)和象征农耕八节的泥塑的八尺春牛。
团结街的来历则有了现代味道。这里是回汉杂居区,故以团结街命名,取民族团结和谐之意。
当年的“春场”以及周边的野地已经成为繁华的居民区,胡同与街道、高楼与平房交织,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成了一个小型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