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9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十字架缘何现身佛教圣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龙门西山某洞窟上出现的十字架,引出重大考古发现,神秘墓穴背后更多谜团,等待进一步探究
十字架缘何现身佛教圣地
□记者 李砺瑾 实习生 白银龙/文 记者 赵朝军/图
这里的窟龛都比较小,里面也空无一物,看起来十分普通
    核心提示

    昨日,龙门石窟研究院研究中心馆员焦建辉提起2009年7月的那一天,不禁感慨万千。当时,他在龙门西山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费尽周折爬上山腰,第一眼看到一个上方刻有十字架的洞窟。他不曾想到,这个洞窟将对后来的考古研究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1 瘗穴藏身窟龛群,专家道出惊人来历

    昨日上午,洛阳晚报记者和焦建辉等一起,来到龙门石窟西山红石沟北崖中段山腰处。穿过山上的荆棘和松柏,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小型窟龛群。

    和龙门西山上那些著名的洞窟相比,这些窟龛都比较小,里面也空无一物,看起来十分普通。

    焦建辉说,经过近10次的现场研究,确认这一小型窟龛群在长约30米的区域内,有小型洞窟2个、方穴13个、圆拱形穴1个,其中有一个洞窟格外与众不同。

    “当我看到这个上方刻着十字架的瘗穴时,顿时觉得它和其他洞窟不一样。”焦建辉已在龙门石窟从事考古工作15年,还是第一次在这里发现基督教的十字架!

    经过翻阅大量资料,焦建辉认为这可能是一处景教墓葬遗迹。然而,佛教圣地龙门石窟怎么会出现一个景教的瘗穴?

    听说这一消息,远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罗炤赶到洛阳,和退休多年的龙门石窟研究院原副研究员张乃翥(zhù)一起,经过实地查看,认为这是一处唐代早期景教墓葬遗迹。

    2 “异端”宗教受到大唐的包容和接纳

    这处墓葬的出现为何会引来北京的专家?据资料显示,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形成于公元4世纪下半叶至5世纪上半叶的东罗马帝国,创始人为君士坦丁堡大主教聂斯脱利。

    公元431年,景教被基督教法规与罗马帝国法律裁斥为异端教派,其信徒后来辗转流亡到波斯,又沿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来到中国,在获得唐太宗准许后,便以景教为名进行传教。当时,唐太宗还命人在长安建造了一座教堂,称为波斯寺(后改称大秦寺)。景教遂在中国发展壮大,唐高宗时期在西安、洛阳等地都建有教堂。

    这一在西方被宣告为“异端”的宗教,受到大唐的包容和接纳,与祆(xiān)教、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景教在中国曾有200多年的辉煌历史,在后世典籍中却只有零星记载,其真实面貌鲜为人知。

    焦建辉说,目前发现的早期景教遗物有新疆高昌景教写经与壁画残片、敦煌景教写经与绢画、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景教遗迹则有新疆高昌寺院遗址,均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

    在龙门石窟发现的这处看似平常的景教遗迹,蕴藏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即除了前述传统丧葬方式,当时景教徒中还有焚烧遗体、埋藏骨灰于山林龛岩的丧葬方式。

    龙门东、西两山多有文字题记显示这些“尸陈戢(jí)崖,魂藏孤岩”的瘗窟和瘗穴,是遵逝者希望葬于佛教圣地龙门石窟之遗愿而开凿的,并特别指明了这是合乎佛教信仰礼仪的。

    有意思的是,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传统基督教则以土葬居多。这处景教瘗穴位于佛教圣地龙门石窟,和众多佛教僧人及信众的墓穴一起,透露出附近或有景教徒存在。

    作为龙门石窟继佛教、道教遗迹之后首次发现的另一类型宗教活动遗存,这一景教墓葬,也显示了唐朝包容开放的宗教氛围。

    3 一处景教墓葬遗迹,牵出诸多谜团

    2006年,《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出土时,龙门石窟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乃翥说,经幢透露出唐代洛阳地区就有景教的传播,这为研究景教弘法中原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从那时起,人们就知道唐代洛阳城存在胡人墓葬区。而此次龙门西山景教墓葬遗迹的发现,则为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不过,这一新发现带给考古人员的还有更多尚待解开的谜团。

    这块独立于石窟核心区之外的区域,为何会集中出现瘗窟、瘗穴?焦建辉说,洛阳北部的邙山自东周以来即为传统的墓葬区,入唐以后,洛阳城南平原至龙门一带逐渐成为北邙之外的另一重要墓葬区,曾发现大量各阶层墓葬。作为唐朝皇室大力经营佛事工程之所的龙门,寺院林立,高僧云集,名士荟萃,周边墓葬颇多,中土、域外高僧集塔于此者更不可胜数。

    这处景教墓葬遗迹为何会在佛教僧人和信众的墓地中出现?这里是不是景教徒的集中墓地?这还要从信奉景教的胡人说起。

    去年国庆档热映影片《狄仁杰之神都龙王》,显示神都洛阳的南市附近是热闹的胡人区,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在唐朝,洛阳是胡人云集之处,与南市毗邻的建春门附近,胡人部落曾盛极一时。

    作为当时社会各阶层发愿造像的集中地,这些西域胡人或其后裔与龙门石窟互动频繁,石窟内即有多例石、安、康、曹、史、何等胡姓功德主造像记。这处景教遗迹上,除了十字架,还有一处依稀可辨的“石”字,石姓作为当时西域昭武九姓之一,或许可与此互为映衬。

    4 力证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助力丝路申遗

    此次景教墓葬遗迹的发现,更加让人振奋的莫过于,其为探讨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及洛阳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提供了全新的材料。

    去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将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以及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一并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力争在今年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以及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市则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着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任务的城市。

    西汉张骞首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东汉定都洛阳,班超从洛阳出发平定西域,重开丝路。直至曹魏,洛阳始终是西域商贾僧侣的最终目的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又成为四方的中心和丝路的起点。隋唐时期,东都洛阳仍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景教也随之东传而来。唐代在长安和洛阳并建有波斯寺,后改为大秦寺,说明了大秦景教在唐两京的流行。因此,景教的流布、兴盛,一直都和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洛阳的渊源也就顺理成章。

    龙门石窟管委会副主任李随森说,这一唐代景教遗迹进一步印证了洛阳景教遗物的真实性,反映了景教在洛阳流布的历史事实,对研究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景教在唐代中国的传播、景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以及当时景教信徒的社会习俗等,弥足珍贵。

    如果说2006年洛阳出土的经幢以实物形式印证了这一事实,那么,龙门石窟这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景教遗迹,则为东都景教文化的存在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对我市即将迎接的丝绸之路申遗“大考”,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