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5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01 袁世凯做幕僚
07 我与梁思成(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15 日 星期    【打印】  
利益算计 权力斗争
01 袁世凯做幕僚
    从甲午海战到辛亥革命,中国社会陷入了深重的危机:民众普遍失去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利益集团垄断资源,官场腐败已达极点。

    清政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密集变革,在几乎尝试了当时所能进行的变革方式后,依然无法扭转大清急转直下的国运。变革陷入了无尽的利益算计和权力斗争的困境中。

    那个年代的人其实是很少有机会出国的,但有一个人例外。

    1859年,常年征战在外的河南籍将领袁甲三给老家写了一封信,报告他率领的军队打败了北方农民起义军(捻军)即将凯旋的消息。家里人接到信的这一天,家族中的一名男婴出生了。

    有人衔着石头出生(贾宝玉),有人干脆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孙悟空),但这个孩子就像上天派来的一位送作战捷报的使者,于是大家都很高兴,认为这个男孩子将来会很不简单。从现在看这其实只是一种巧合,但是对于袁家人来说这是个好兆头。

    这个男孩子是袁甲三亲哥哥的孙子,也就是袁甲三的侄孙,家谱排名“世”字辈,家族人就借这个吉兆为他取名“凯”。

    没多久,袁世凯就被过继到他叔叔袁保庆家做儿子。这个袁保庆曾是袁甲三的一名大将,退伍后担任江宁盐法道(副部级高官),掌管南京地区食盐的生产和销售。做官之余,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监督小袁好好读书,以便将来走科举正途,考取功名,对得起他出生时的那个好兆头。

    可惜袁世凯似乎天生就不是块学习文化知识的料,他曾鼓起勇气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而且是最基本的乡试,结果名落孙山。

    袁世凯很懊恼,他把所有的课本和复习资料找出来一把火烧了。他边烧边说:“我今后要立志去当兵打仗,弃文从武!”

    这时候他的养父已经去世了,于是他从上海去山东投奔了吴长庆。吴长庆是袁保庆生前的结拜兄弟,吴长庆收留了袁世凯,让他在自己身边做了一个军队里的参谋(幕僚)。这一年是1881年,袁世凯已经22岁了。

    职场新人袁世凯很快要出一趟远门,而且很远,是去朝鲜。

    在明朝,朝鲜是大明帝国的藩属国,天聪元年皇太极对明作战失败,由于缺少银两就先易后难,派大将阿敏攻下了朝鲜(打朝鲜不用攻山海关),从此朝鲜成为八旗军的后勤供应基地,虽然可能不管饱,但人参随便拿。就这样,八旗军一边流着鼻血,一边杀敌人,一路杀进了山海关。大清国建立后,朝鲜沦为大清国的藩属国(虽然他们一直很想念明朝)。

    所谓藩属国,有点类似于被老大保护的老二的意思。朝鲜只有国王没有皇帝,因为他们的皇帝就是大清皇帝,使用的年号也是大清的年号。而朝鲜国王在级别上只相当于大清国的亲王。由于这个原因,朝鲜国王的王宫和老百姓的民居都必须建得比大清国的矮小。

    朝鲜这个国家一直比较穷(跟当年皇太极抢得太狠有关系),但当时他们的一品大员出门也是有车的,不过是一种十分简便的车——独轮车。

    对于朝鲜来说,穷是因为大清朝太强大,东北又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大清国从来就不允许朝鲜拥有大规模武装威胁到其龙脉的安全。

    穷则思变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事实证明朝鲜这个“小弟”当得极不安稳。后来他们发现另一个邻居——日本渐渐有了新老大的风范,而日本也一直注意培养在朝鲜的势力,比如朝鲜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华条约》)就是跟日本签的,于是朝鲜朝廷内部迅速分化成了两派。

    一派比较守旧,坚持亲近天朝——大清国,认为永远跟着大哥走,永远有馍吃,他们因此被称作事大党(以小事大——《孟子》),也就是实际上的亲清派;另一派偷偷摸摸接受日本人给的好处,认为跟着这个大哥混不仅有馍吃,说不定还能喝上紫菜蛋花汤,他们自认为比较开化,因此叫作开化党(亲日派)。

    事大党和开化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属于见面问候你,转身就飞起一脚的那种,所以他们当时是带着板砖去上班的(有史料记录),他们在王宫里一言不合就开始拍砖,抄起家伙打破头的事情每隔两三年就要来一次。在袁世凯找到工作的第二年(1882年),朝鲜事大党和开化党的矛盾又激化了。

    (摘自《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作者 黄治军)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