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4版:城市档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推广民众教育 洛阳实验区留美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1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调查日记》中的洛阳③
推广民众教育 洛阳实验区留美名
□见习记者 余子愚 文/图
    1938年庐山妇女座谈会合影,前排右一为洛阳实验区创建者俞庆棠,后排左四为邓颖超,右三为宋美龄

    (资料图片由记者翻拍)

    核心提示

    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建的晓庄师范学校,广为人知。鲜为人知的是,1934年7月,以著名教育家俞庆棠为首的中国社会教育社在洛阳创建洛阳实验区,推广民众教育。

    20世纪30年代初,乡村建设盛极一时,按派别分为:陶行知晓庄生活教育(江苏),晏阳初定县(今定州市)平民教育(河北),梁漱溟邹平村治(山东),黄炎培、江问渔徐公桥职业教育(江苏)和高践四、俞庆棠无锡民众教育(江苏)等。

    1    孟光宇造访洛阳实验区

    1936年7月30日,孟光宇来到洛阳县东吕庙村,造访了由著名教育家俞庆棠创建的洛阳实验区。东吕庙村位于今孟津县平乐镇,现西临焦枝铁路,东临二广高速,交通便利。“到东吕庙正是晌午,村门横卧着两个枕锄头睡觉的农夫,黑狗热得伸出红色的舌头,闭着眼睛在那儿大喘。”孟光宇在《调查日记》中这样描述。

    “洛阳实验区是中国社教社(中国社会教育社)、河南省教育厅、洛阳县政府合设的农村社教的实验区域,现有职员三位,都是江苏教育学院的同学。”孟光宇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保甲合作都很有成绩,而道路卫生比其他村更(是)好得多!”

    2    洛阳实验区组建时

    借用中原教育馆人员

    据洛阳市政协委员杨依平生前回忆,洛阳实验区于1934年7月正式成立,由中国社会教育社借用中原社会教育馆(简称中原教育馆)人员组建。

    1932年,国民政府迁洛,以洛阳为行都。国民政府考试院在周公庙办公,历时不久,国民政府下属机构逐渐回迁南京。根据国民党中央制订的《中央还都南京之后繁荣行都之计划》,在周公庙成立了中原社会教育馆,并附设民众学校,由宋湜担任馆长,陈大白担任主任,主持工作。

    中原社会教育馆成立之后,办起民众学校,在馆内、南关、西关设了三处阅报室。后来,中原教育馆举办过一次书画及报纸展览,仿制过唐三彩陶俑,还培育过一些牡丹品种。

    抗战开始后,中原社会教育馆馆房大部被国民党第一战区警备司令部、河南省粮食局、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等机关占用,该馆业务更加冷落,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1940年,陈大白所著《洛阳实验区事业实验记》出版,包括洛阳实验区之教育经验、政治经验、经济经验、动员经验等。

    3    洛阳实验区

    主推社会教育方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于是,志士仁人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其中包括梁漱溟、晏阳初、彭禹廷等,他们或注重农业推广,或注重地方自治,或注重政权建设,或着力于平民教育,或强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面俱进,旨在通过努力为破敝的中国农村寻一条出路,史称“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山东邹平、江苏无锡和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三地,尤以山东邹平实验最具实践成效。

    著名学者梁漱溟的农村立国思想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已形成,只是无处推行,邹平实验为他提供了一个可贵的施展空间。邹平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村学乡学、乡村自卫、促兴农业和文卫建设四个方面。促兴农业主要通过设立金融流通处、推广优良品种和发展合作社三种形式。其中合作社运动是指成立各种合作社,组织农民,推广良种,推行新的生产方式,建构新的农村经济模式,以期借此改善农民的生活,救活农村经济。

    据杨依平生前回忆,当年,中原教育馆经宣传之后闻名全国。时有中国社会教育社久慕古都洛阳之名,考虑到中原教育馆的人马可以借用,遂效仿山东邹平的先例,在洛阳创建了一个实验区,划定地区,实验该社主张的社会教育方案,实验期限预计10年,名曰“洛阳实验区”。洛阳实验区划洛阳县吕家庙村(今属孟津县)附近十余村为实验区范围。

    凡是政教事务,均由该区直接办理,所需经费由中国社会教育社、河南省教育厅、洛阳县政府共同分担。推举陈大白为总干事,主持日常事务。

    洛阳实验区成立大会召开时,国民政府考试院副院长钮永建、中国社会教育社总干事俞庆棠及各省社交团体代表均来洛参加。

    大会结束之后,洛阳实验区制订出计划,洋洋数万言。洛阳实验区先后开办了一批义务学校和各种短期训练班,添了一些阅报栏,组织了一个生产合作社,生产笔、墨等文具。抗战末期,洛阳实验区所在区域驻军甚多,房屋多被占用,实验区工作只好收场。

    4    创建洛阳实验区

    俞庆棠功不可没

    在洛阳实验区,处处留有教育家俞庆棠的足迹。

    俞庆棠,女,生于1897年,江苏太仓人,著名教育家。曾于1919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深造的她,同情广大劳动人民,将民众教育当做改造社会、复兴民族的手段。1928年,她创办了以培养民众教育师资为目的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由于她的倡导,民众教育由江苏推广到全国,俞庆棠也因此被誉为“民众教育的保姆”。

    1932年12月,俞庆棠联合全国社教人员发起成立中国社会教育社,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干事,创设河南洛阳、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两个实验区。1933年,她赴丹麦等欧洲国家考察成人补习教育。回国后,她以更大的热情致力于民众教育。1935年开始,俞庆棠主编《民众抗日救国读本》,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她在上海指导、创办了140多所民众学校。1947年,她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她应邀回国,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并主持草拟了1950年社会教育规划,著有《民众教育》《农村生活丛谈》等。

    1949年12月,俞庆棠因病逝世,年仅52岁。1985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为无锡俞庆棠先生纪念室亲笔题词:纪念人民教育家俞庆棠先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