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在党政“一把手”成为贪腐高危群体的背景下,有记者注意到,本月以来,国家海洋局和安徽省先后发声,提出“一把手”将不再直接分管“人财物”。反腐败研究学者认为,“一把手”不直管“人财物”的做法将成为趋势。(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资金的列支、费用的报销、人员的任用,如果由“一把手”直接说了算,则会避开分管领导的监督,难以听到不同的声音,容易养成独断专行的个性和行事风格,导致权力滥用。
有反对者认为,“一把手分权”的制度很难实现根本上的权力制衡——在下级服务上级的权力生态里,这样的制度设计很难摆脱“一言堂”的权力困境,容易产生“群体性腐败”。不排除班子成员间相互勾结与利用,使“一把手不直接管”形同虚设,副职领导因此成为签字画押的工具,甚至直接被架空权力。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制度的设计本身具有普遍的监督性,个别现象不能取代整体功能,“一把手”远离具体分管事项,应当成为常态,并为内部监督和制衡预留空间。
相比较而言,强化认同显然是发挥制度作用的基石。未发挥作用并非制度本身存在问题,一味的唱衰既不利于内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外部构建广泛的共识。现在的问题只是说明,制度还存在着配套不足的短板,还应出台相应的“人财物”管理的具体措施、权力运行和问责追究制度。如此才能用效果换共识,并因此增强对于制度威力的认同,构建其发挥扩散效应的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