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个性的车厢内生活
职场人士的通勤时间平均为1小时6分。当然,还存在地区差异。大都市会高于平均值,比如千叶县(1小时31分)、神奈川县(1小时30分)、琦玉县(1小时24分)、东京都(1小时24分)、奈良县(1小时23分)。
如何利用通勤的这段时间呢?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看书、读报、打瞌睡、听广播,还有浏览车厢内的广告等。在车上能够看书、打瞌睡已经是老天在眷顾你了。一般在上班的高峰期,通勤电车中的人往往超出定员的三四倍,很难找到一个座位可以让人坐着看书。
那么,职场人士将如何度过这段时间呢?
我想介绍给诸位的是我的独具个性的车厢内生活。
通勤电车内的学习法:
■读书
你可以在通勤电车中读书,只不过乘车时的读物是撕开之后的书籍。
“这么多内容,恰好可以读完”,我每次只带适量的书乘车。撕开的那部分书体积小还不重,在拥挤的车内便于携带。
我不认为书本是财产。我读过的书一般都扔了,所以我的书往往都是面目全非。如果真想留存,再买一本便是。
■利用iPad
我感兴趣的是相声。从学生时代起,每周我都会出现在某个说书场里,并且全身心投入其中。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我在车厢内也开始听起相声来,但是,听相声时你会忍不住傻笑,并且有时会发出声音。而英语的学习、讲演会的磁带或者收听CD不会引起这些尴尬。
利用iPad你可以收听到最新的信息或者有识之士的讲演等。如果上网检索的话,你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每天早晨在出勤前,我都会对这样得来的资料进行学习。从大的意义来说,对时事问题的关注会让人深层阅读社会动向。而聆听管理、市场或经济论方面一流人物的讲话,有助于对其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这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好处。
在通勤电车里创造的世界纪录
■撰稿
在车厢内撰写稿子。当然这是在有座位的前提之下进行的,我的处女作就是在通勤电车上完成的。每天我都带着打字机挤上电车,在那里噼里啪啦地码字(以前我是手写书稿的,但是编辑说“看不懂”,而且有时候就连我自己也无法确认写出来的内容,于是只能用打字机重新撰写)。
■冥想
这个情况比较多见。从旁边观察一个乘车人时,很难知道其究竟是睡着了还是在冥想,但总归是在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当α波出现时,就有可能想出独特的解决方案。
■预习工作
如前所述,确认“今天要做的事”“要对部下做出指示的事”“要向上司确认的事”“要与其他部门协调的事”“要和客户联络的事”等。也就是说,预先对上班后要做的事情进行思考和演练。
■车厢内参观1
在满员的电车中,让双眼活动起来。车厢内的吊环拉手广告上,新刊杂志的内容字大而醒目,光是这一点也可以作为新闻来收集,知道什么信息刊登在什么杂志上,这也是相当便利的。报纸上也有广告,而且往往是出版业界的人会关注报纸上的杂志广告。
■车厢内参观2
即行为观察。观察周围人在读什么书,把耳朵竖起来,听听他人在谈论什么话题。我的某朋友是位编剧,他会通过听取这些对话来提炼台词。而且一旦养成习惯,甚至会在会议或谈判中关注其他人的言论。圣德太子估计也专门针对这一点进行过训练。当然,还要密切关注潮流。
■能力开发
很多人会在通勤时间里进行自我启发。其中不乏像圆周率记忆第一人友寄英哲这样名列《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人,他们会在通勤电车里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
友寄英哲对记忆术很感兴趣,他首选的能够集中精力且时间充裕的场所就是电车车厢这样的环境。
“到下一站之前,要记住30个单词。”
“到下下一站之前,确认是否能够说出这些单词。”
如此不断重复,开发基础能力,慢慢地去尝试记忆圆周率这样的数字,实现了4万位数的记忆。
■培养联想力、构思力
积极地把到达下一站之前的时间用于联想力、构思力的培养。参加企划力开发讲座时就不难明白,往往会有类似于白色平盘的培训,比如“除了作为盘子,还能用来干什么?”
你可以在车厢内眺望窗外,通过景色展开联想,还可以尝试与工作相关的联想。
(摘自《早晨型人 更容易成功》作者 中岛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