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对于医改,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语出惊人,表面看医保覆盖面广,覆盖率越来越高,这在全世界是很好的范例,但衡量医改成效的标准有三个:看病贵、看病难是否解决?医患关系如何?医护人员积极性是否提高?从这些看,实际上“医改进展不大”。(3月10日《京华时报》)
公众或多或少都能因医保而受益,这是肯定的,但是医改成不成功,显然不能局限于医保的兜底。
钟南山提出的三个标准,其实主要的问题就是患者和医生的利益保护。
医改的核心命题就是要调整利益关系,一方面让患者看病不再那么难、那么贵;另一方面让医生不那么累,收入不那么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下发文件让医患双方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之类的东西,连原卫生部的老部长都觉得是在开玩笑。
直面现实,钟南山道出的“医改进展不大”现状,首先需要正视。
去年年底,有关部门对基层医改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几天前零点调查集团公布的结论却是“新医改阶段性成效不明显”。因为,超九成受访者认为看病费用仍居高不下,87.4%的受访者表示看病更贵了;超八成受访者表示目前看病难,57.5%的受访者甚至认为现在看病比以前更难。
几乎完全相反的调查结论,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又十分无聊。要让医改真正迈开大步往前走,最重要的也许有三点:一是有效约束各种权力,二是真正加大财政投入,三是积极借鉴先进经验。
公立医院是很特殊的单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行政化,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权力约束。如今,虽然活儿都是医生干的,但是普通医生在医院的地位远远不及行政、后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这和大学的行政化与教授地位的式微几乎一样。去行政化,是医改最应该啃的硬骨头。
然后是加大医疗投入,提高医生的福利待遇,引入患者评价机制,对敷衍塞责与寻租拿红包者,一票否决零容忍。
当然,还应让医疗资源分配更均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等。
医改不可能“自动成功”。“医改进展不大”,固然因为医改之难,但也因为决心不大。改变现状首先要不满于现状,如果仍旧沉浸于医保覆盖率提高带来的沾沾自喜之中,公众的不满和期待又焉能转化成医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