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
|
③ |
|
② |
|
④ |
|
⑤ |
1 课堂概念
充满生命活力
生命成长课堂是指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模式。
生命成长课堂的口号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四元素是活力、合作、探究、挑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三敢(敢想、敢问、敢说)”能力和“三写(想写、敢写、会写)”能力。
2 课堂流程
魔术·探究实验·分析
1.以小魔术导入新课;
2.进行小组探究实验一;
3.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
4.进行小组探究实验二;
5.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6.进行课堂练习;
7.进行课堂总结。
3 创新设计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1.以魔术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两个小组探究实验,让学生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
3.实验用具贴近生活,分析内容通俗易懂,且涉及安全教育,把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与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结合起来,实现生命成长课堂的最终目标。
4 课堂观察 理论联系实际
一开始,刘江娴给学生变了个小魔术。她手拿一个装有很多水和一个小瓶子的大玻璃管,保持大玻璃管竖立,然后简单地操作了几下,就能让小瓶子时而上浮、时而下沉,看起来神奇得很,大家很好奇。“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上完这堂课,你们就清楚了。”她卖了个关子。
她准备了很多小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小物体的浮沉”,将各种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然后松手,观察它们的运动过程,并分类记录。实验结果显示:泡沫块、石蜡、木块、象棋等会上浮;小石子、铁钉、螺帽、硬币等会下沉;鸡蛋会悬浮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接着,她接连提问,引导学生分别从受力和密度的角度出发,总结物体上浮、下沉以及悬浮的条件。
她又引导学生将刚发现的原理用于实际,解答“人为何能漂浮在死海海面上,而不下沉?”这个问题。她还提到了我国溺水死亡者的数量,对大家进行安全教育。
接下来,她讲到了“辽宁舰”,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二“造船比赛”。“谁能使土豆漂浮在水面,并能承载尽可能多的重物?”听到问题后,学生想了想,决定把土豆的中心挖空,让土豆“华丽变身”。实际操作后,学生发现,如果挖得好的话,一只“土豆船”要想安稳地漂浮在水面上,最多可承载7个螺钉。随后,学生彻底弄懂了轮船排水量和所受浮力的关系。“轮船从江河驶入大海,有哪些变化?”刘江娴继续发问。学生又分析得出“轮船驶入大海后会上浮”的结论。
结合“蛟龙”号潜水艇的工作,她还引导学生了解潜水艇靠改变自身重力进行上浮和下潜的原理,还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模拟潜水艇装置,让学生亲手操作。(如图①)
当天展示的还有田均彦老师的英语课(如图②)、石新文老师的语文课(如图③)、张子斌老师的数学课(如图④)和董雪老师的思想品德课(如图⑤)。
5 专家点评
亮点频现
席丽翎 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物理教研员
刘江娴老师思路清晰,讲课很有条理,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令人称道。这堂课可谓亮点频现:她动了很多心思,事先准备了多种小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为学生提供了“造船”的材料——土豆,学生反复琢磨挖土豆的方法,整个过程趣味十足;学生讨论轮船的排水量和所受的浮力,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表达能力也大大增强;她讲物理知识时,还提及了安全问题,令人感动。教师若能更注重打磨细节,更细致地讲解难点问题,教学效果会更好。
梅瑞叶 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田老师精心设置情景,将知识点串起来,从容灵活地讲解,毫不死板;她的教学方法很“讲究”,将设置好的问题巧妙地穿插到讲课过程中,引导大家快速反应、积极思考并回答。整堂课十分流畅、和谐,师生互动良好。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更加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将更加快乐地学习。
段华松 洛阳外国语学校校长
生命成长课堂让人心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步很快,既“敢写”也“敢说”;我们能感受到,学生阳光,自信,有担当,很招人喜欢。若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现问题并“敢问”,课堂将更高效。
韦金铭 市二十四中校长
生命成长课堂真正展示了教育智慧。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学生不用害怕说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得爱学、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