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三练”过后,距离高考越来越近。面对日益临近的高考,不少同学变得紧张焦虑,患得患失。如何度过考前最后的这段复习时间,取得令人满意的高考成绩?下面,我从地理老师的角度谈几点建议,希望能为各位考生的冲刺复习提供帮助。
1 知识:突出主干,强化重点
纵观近三年来的高考文综新课标卷地理题,我们会发现,尽管选用的材料和命题角度不断翻新,但考查的内容始终围绕着天气、气候、水体、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活动等主干知识。因此,大家有必要在最后阶段对地理主干知识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典型的原理图、分布图等进行再次梳理、强化,做到心中有数。
有些同学希望考前将所有知识点全面系统地复习一遍,觉得这样心里会踏实些,时间紧迫,任务难以完成,这样做反而会导致心里不踏实。实际上,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只需关注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突出主干知识,强化重点内容即可。
2 方法:注重反思,专题精练
进入考前的冲刺阶段,各校至少每周都会安排一次综合训练,同学们可以将近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统计一下自己丢分的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哪些做题环节,有意识地反思总结,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
如果是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有缺漏,除了回归课本之外,必须配合相关章节的练习,通过针对性训练,进行提高。如果是做题习惯有问题,则需要通过做题理清自己的思路,熟悉答题模板,掌握答题技巧。如果是做题速度慢,则需要运用套卷进行限时训练。总而言之,最后阶段就是发现自己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精练。
专题精练可以有效地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训练解题能力。当然,在做题中要特别注意精选资料,一忌盲目做题,做题没有针对性;二忌题海战术,事倍而功半;三忌选择偏题怪题,忽视基础。
3 能力:理清思路,培养习惯
近几年地理题的综合性、灵活性很强,这是新课程关注能力的一个体现,但也使许多有思维定式的同学感觉难度增大。高考题非常重视考生运用所给的材料、数据、图表等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在最后的阶段中,尤其需要关注做题能力的训练。
许多同学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点会,但面对新情境、新材料、新角度,不知如何分析,不能快速形成正确的答题思路。因此,在最后一个阶段的练习中,要特别重视对思路的归纳与总结。要留心老师对此类题目的分析与理解,也可以积极与同学交流,认真总结,从而理清解答这一类问题的正确思路并明确答题模式。
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有些同学审题不细,面对干扰项,不会从材料和命题方向上寻找突破口;有些同学平时做题喜欢马上翻看答案,考试时没有参考,导致做题犹豫不决、患得患失;有些同学喜欢在容易的题上反复检查,导致客观题答题时间紧,甚至没有答题时间,造成遗憾。所以,培养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是提升成绩的关键。
4 心理:调整心态,积极应战
复习到后期,很多同学会突然发现,许多原来记忆清晰的内容会变模糊,一些简单的题目也可能出错,加之高考日益逼近,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焦躁不安的心理。一部分前期复习不努力,或是努力后成绩提升不明显的同学甚至会丧失信心。因此,调整心态、树立信心成为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
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很正常,调整心态,积极应战,即便是因为时间关系,复习不能全部到位,也不必慌乱,要知道,高考只是一种相对胜出,并非是所有的题都准确无误答出才能出线。高考前夕,大家在知识点上都没有太大的疏漏,就看谁的心态更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