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摆渡摆渡 孤岛孩子的求学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6 月 5 日 星期    【打印】  
嵩县袁子沟村的部分孩子,每周都要来到伊河边
绿绿的河水悠悠地流,他们在这头,学校在那头
摆渡摆渡 孤岛孩子的求学路
□记者 刘亮 文/图
4名孩子每周摆渡往返于两岸
登上船,就离学校更近一步了
学生接受刘新学辅导
送完学生的张万治收起船桨
    袁子沟村是嵩县旧县镇上川村的一个自然村,该村三面环水,被许多人称为“孤岛”。在袁子沟村村民眼里,伊河边停靠的那条简陋的红色铁皮船是村里最重要的公共财产。每周一早上,这条船会载着村里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过河到对岸的上川村中心小学,到周五傍晚,它再载着孩子们过河回家。

    铁皮船 是最重要的公共财产

    袁子沟村三面环水,唯一的进村路是一条约2米宽的泥泞山路,路的一边是山,一边是崖,因此,许多人称该村为“孤岛”。隔着伊河,村子的对岸就是上川村中心小学,袁子沟村三年级及以上的孩子每周都要依靠那条简陋的红色铁皮船到对岸上学。因此,在村民眼里,这条铁皮船是村里最重要的公共财产。

    6月3日早上,袁子沟村村民张万治早早起床给女儿张丹宁做好早饭,因为他们要在7点前赶到伊河边和其他3名孩子集合乘船,这周轮到张万治摆渡送孩子们上学。

    来到河边后,张万治把船桨挂好,扶孩子们上船,解开拴船的锁链。“坐好了,不能玩水。”一声吆喝后,他们出发了。

    张丹宁在上川村中心小学上四年级,这样摆渡上学已经两年了,她和其他3名孩子张自强、袁自津、张敬磊一样,每周一早上坐船渡过近300米宽的伊河后,还要再走约3公里的山路到学校,每周五傍晚再从对岸坐船回家。

    “我们几个家长每周轮流划船送他们上学,村里大部分人都会划船。”张万治说。

    遇寒冬 要提前半个小时出来敲冰

    袁子沟村有50多户220口人,村里有一个教学点,可以供一二年级的学生上学,但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就要到上川村中心小学上学。

    张万治说,除了摆渡上学,孩子们还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条是从村子往西到上游过河滩到对岸,虽然河滩水不深,但因为河水较湍急,为安全起见,家长不愿孩子单独走这条路;另一条是出村绕道经旧县镇到上川村中心小学,这比摆渡上学要多出40分钟的路程。相比之下,让孩子摆渡上学成了家长们的无奈首选。

    “到冬天最难受,我们要提前半个小时出来敲冰。”张万治说,他们摆渡的线路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水势大小变化。碰到恶劣天气时,家长就选择其他路径或让孩子继续在家或学校。

    三条船 承载着孩子们的求学梦

    村子前的河段属于伊河前河电站水库段,学生乘坐的红色铁皮船和船上的救生衣就是水库方面提供的。

    虽然是条简易船,不能遮风挡雨,盛夏或寒冬时孩子们会很受罪,但张万治说,这已经比过去的摆渡船好很多了。“摆渡上学从1999年就开始了,我们之前用坏过两条船,那两条船都是我们自己用木头做的。”

    因为交通不便,村里条件好的人家,会把孩子送到旧县镇去上学,村里教学点只剩下5个学生,其中有4个上二年级,1个上一年级。

    暑假后 还有4个孩子面临摆渡上学

    “这4个二年级的孩子,过了这个暑假也要开始坐船到对岸上学了。”袁子沟村教学点的代课老师刘新学说。

    村里人说,他们最感谢刘新学老师。刘新学是袁子沟村人,今年50岁。因为条件艰苦,许多年轻教师不愿意来袁子沟村教学点。两年前,村里找到了他,让他为了孩子们顶上一段时间,没想到这一顶就是两年。

    教学点的5个孩子是在一间教室上课的,刘新学先给一年级的那个孩子布置任务,再给另外4个孩子讲二年级的课程,讲完再单独辅导一年级的孩子……

    目前,张万治的儿子在村里的教学点上二年级,洛阳晚报记者问他:“过了暑假就要坐船过河去上学,你兴奋吗?”

    他说:“有点儿害怕。”

    他的姐姐张丹宁安慰道:“习惯了就不怕了!”

    …………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