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继远 70后,洛阳土生土长,现在深圳谋职,闲时鼓捣散文,常被误认为老年作者。 |
|
看到报纸上有关深圳市福田区青年驿站的报道,我的心怦怦地跳了几下,但又不大相信: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儿,城市给前来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7天的免费住宿?如果有,似乎也不该发生在以市场经济闻名的深圳呀!
驿站确实存在,报纸上配有图片和对入住大学毕业生的采访。驿站所在地点,我路过几次,没注意到有这样的客栈。我推测,它在闹市中应该很不起眼。不过,对于那些怀揣梦想来深圳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它肯定相当闪亮。
“也许,这里的地方不够宽敞,却足够容纳一个梦想;也许这里的条件谈不上多好,却足以让梦想在此远航……”,写在驿站“致青春——给入住青年朋友的信”中的话语,带着些许煽情,却道出了驿站对于求职大学毕业生的价值。
每年都会有众多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到城市里寻找实现梦想的机会。他们步入一座座陌生的城市,面对纵横交织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肯定会感到孤独和茫然。找个暂时驻足的地方,成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青年驿站提供免费住宿、就业指导等服务,这一善举无疑会让那些初来乍到的求职者,首先感受到深圳的友善和温暖。虽说“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更加美好而留在城市”,可无论能否最终留下,深圳都已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想起十多年前,自己刚大学毕业时,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在陌生的城市里奔走求职。如今,那些城市留给我的印象,除了城市名,只剩下一团模糊的影子。如果当时有青年驿站向我和同龄人开放,我们的人生或许会完全被改写。
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当不少城市花费巨资去做包装、宣传、营销时,鲜有城市像深圳这般,舍得拿出一些资金,给前来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深圳对于青年人的吸引力,可能正在于它对青年人的慷慨。
城市品牌和形象的构建,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营造,有时只需要小小的付出。前年我来深圳参加选调生考试,招考单位免费为外地考生提供住宿服务。这种慷慨,让外地来的考生很感动,对深圳的好感立即多了几成。
不久前,有位朋友参加深圳一家报社的招聘考试,该报社为外地来的人员提供部分交通补贴。朋友评价说,无论钱多钱少,这种做法都足以让人对这座城市刮目相看、铭记于心。城市的好口碑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据说深圳市民现在的人均年龄是34岁。人自然是越来越老,城市要保持年轻,就要不断吸纳年轻的力量。单单一座青年驿站,就会让年轻人择业时的心理天平向深圳这边倾斜。
高考结束,将有很多青年走进大学,也将有很多青年走出大学、步入社会,洛阳这样的城市能不能也给青春提供个驿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