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书箱 (资料图片) |
| 电影《倩女幽魂》剧照 (资料图片) |
|
武汉某校学生为了宣泄压力,高考前上演了一出“让试卷飞”,集体扔掉旧卷子。洛阳考生比较沉着,高考后才把不要的东西转送他人。要是学弟、学妹嫌旧书包不体面,不肯回收利用,那就卖给收破烂儿的。
过去的书生可没这么决绝,他们一般不会乱扔“书包”。那玩意儿再旧也是家当,刷洗干净还能留给婆娘装菜呢!
“书包”还能装菜?看过古装电影《倩女幽魂》的人大概可以理解:张国荣扮演的书生宁采臣,上京赶考时背着一个“竹筐”,上面还支着遮阳布。
这背篓似的东西,就是古代考生的书包——书箱。书生赶考,大多人远离故土,一年半载回不了家,该带的东西都得带。备一个书箱,盛放书本、笔墨、生活用品,用处大着呢!
赶考书箱多以竹篾编制,结实耐用。其底部或有夹层,可藏贵重物品;又有背带,行路时背着不碍事。
宁采臣是个穷书生。富家子弟不背书箱,有书童代劳。阔少也不屑于使用“背篓书箱”,他们的书箱真的是箱:用名贵木材制成,样子跟樟木衣箱差不多,四四方方,行路时放在马车上。
要是连“背篓书箱”都置办不起,可以找块布,把东西裹到布里,对角打结,整个包袱。这是最简单实用的“行李箱”,普遍应用于古代各阶层。
古人出远门,爱把衣裳、首饰、银票等装在包袱里背着走。刀、剪子等不能往包袱里卷,太尖利,容易扎着肉。
元宋小说里常提到包袱,宋书《夷坚三志·胡廿四父子》里就有“某客子独携包袱来宿”的记载。
明清往后,包袱的意义更多。《红楼梦》里有“凤姐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罗呢包袱拿出来”,又有“你告诉我名姓儿,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第一处的“包袱”是布包裹,第二处的“包袱”是指祭奠用品。古书《燕京岁时记·十月一》解释得清楚,农历十月初一烧寒衣,将纸钱封于纸函中,是为包袱。
洛阳人现在祭拜亡者,仍糊“包袱”——把黄纸叠成信封大小的纸袋,内包纸钱。
现代人很少用布包袱,各式各样的行李箱,比布包袱好用多了。不过老洛阳人出远门,偶尔还会用包袱裹被子。
手中的包袱容易放下,思想包袱却不好放下。眼下,因压力过大而得抑郁症、失眠症的人越来越多了。
睡不着可以听相声。我最爱听相声大师马三立“抖包袱”(喜剧表演方式)。不能一睡解千愁,就一笑消百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