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临近,九年级的师生们正在紧张地复习备考。一寸光阴一寸金,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在此给出三点建议。
一 从“一模”考试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一模”试卷凸显的问题有:
1.不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第13题中考查的信息、材料、能源等纯属记忆性的知识,第14题考查的电路故障判断属于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题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扎实的“双基”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在后面的复习中,一定要把有漏洞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认识透彻,提升基本技能。
2.答题不规范。从答题情况看,有些学生貌似“会做”某题,但却不能用完美的答案赢得分数。(1)错别字现象普遍。如有的学生将“磁场”写成“碱场”,将“振动”写成“震动”,将“竖直”写成“坚直”等。(2)语言表达不准确。如第21题中分析“在杯中水里加盐搅拌后吸管上浮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写出关键的物理术语,不能有条理、简洁、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做图不规范。有的学生不用直尺铅笔做图,涂改凌乱,影响教师阅卷。有的画力的示意图不画作用点,不注意线段的长短,忘了画箭头或不标注字母。有的画光路时将光线画成虚线或不标箭头。(4)综合应用题解题过程条理性不强。有的不写公式、没有代入数据的过程,有的不知道带入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不知道加必要的文字说明,还有的不习惯分步骤做题,用一个公式推导到最后,一旦出现问题,全盘皆错。教师自己在板书板画时要做好表率,学生也要规范自己的答题习惯,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课堂。
3.运算能力差。如第5题要计算路灯一天消耗的电能,需要先算出灯一天亮多长时间,“使用时间为17点30分至次日6点50分”究竟是多长时间,好多学生算不清楚。学生平时做题时不要过于依赖计算器,要学会规划在考场上用好一张演草纸。
4.创新和知识迁移能力差。如第19题让学生评估实验中测得的密度值是偏大还是偏小并说出依据,表面是考查科学探究的评估要素,其实也是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这一问得分较低。如第20题提到“磁感应强度”这个高中才会学习的物理量,这符合命题要注重初高中衔接的原则。很多学生一看到新的情景就被吓住了,不会运用已具备的图像信息分析能力,将欧姆定律、磁场知识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面对新情景能想象出物理模型,准确地选择物理知识作答,不要为了增加课堂容量而不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5.非知识性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卷面书写字迹潦草,不按要求用黑水笔答题,不用铅笔做图。有个别学生答题超出规定区域,试题切割后,导致电脑上不能完整显示答案。学生平时要养成好的答题习惯,习惯成自然,若平时随意惯了,考场上很难纠正,想临时改变坏习惯势必影响做题速度。
二 研究近几年河南省中考题,寻找共性,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河南省物理中考题一向秉承“稳中求新,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的理念,突出一个“稳”字。认真研读试题,就能找到一些共性,例如:
1.填空题和选择题覆盖知识面较广。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命题素材常取自教材或日常生活。
填空题第1题常涉及简单的物理学史,如“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等。填空题最后一题难度系数大,知识载体暗含初高中衔接知识如
“光疏介质、光密介质”“电子流形成电流”等,或考查科学方法。
在选择题中,经常考查对物理量的估测估算问题。信息、材料、能源题每年都有,这是容易被忽略的知识点。常有一道选择题综合摩擦、惯性、力的作用效果等力学知识,还有一道浮力题,虽然不要求定量计算,但要求分析、推理,难度较大。
声现象、物态变化、透镜成像规律往往在填空题或选择题中考查。
2.做图题,力学题常考查处于平衡状态或非平衡状态的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另一题常考光的反射光路,近些年没考过光的折射光路。偶尔会考磁感线或家庭电路连接。
3.实验探究题,4分的小题考过透镜、焦耳定律、电磁感应现象、熔化、沸腾等,平面镜成像没考过但很重要。另外两道大的实验题是一道电学题和一道力学题。电学考查“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测电阻”“测小灯泡功率”等,都基于一个电路。要注意对特殊方法测电阻的拓展。力学题考查面宽,要注意测密度实验的拓展(比如和浮力结合)和测液体的密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课标后附的20个学生必做实验要关注其中的力学实验尤其是没考过的实验。
4.综合应用题。包括力电综合、电热综合、光热综合等。注意题中所给物理量应该乘以还是除以转换效率。电动汽车、风力发电机、山地车、标志能效等级的家电、带有压敏或热敏传感器的装置等都是命题的热点素材。最好在专题复习时,让学生精练不同情景的有代表性的题。
5.图像信息题。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类题几乎每年都有出现,且属于难度大的题,建议做个专题复习。
三 处理好《课标》、教材和《说明检测》的关系
中考命题依据《课标》,立足教材。《课标》规定了初中阶段学生应达到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和应掌握的科学内容。很多教师不学习《课标》,以至于不清楚各知识点要达到“认识、了解、理解”中的哪个层次,在复习过程中盲目拔高,不仅劳而无功,还浪费时间,这些教师要引以为戒。《说明检测》将《课标》规定的科学内容细化为18个知识块,清晰地描述了其要求的层次,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不能把《检测》单纯当成一本练习册。学生可以根据考试范围梳理、自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还要回归教材,精读教材,因为教材中蕴含大量命题素材。河南省作为教育大省,所用教材版本很多,比如人教版、沪科版、北师版、教科版等,建议教师阅读一下其他版本教材,在知识情景上做个互补。
最后,提醒战斗在一线的师生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中考,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