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乏善可陈,也使中国军队与现代战争擦肩而过。新中国空军从旧中国空军那里继承下来的“遗产”只有几架缺油少弹的破烂飞机。
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是宝贵的。中国迅速崛起的庞大空军,就是根据这些经验教训建立起来的。
中国空军进行了近千次空中格斗,但只进行了一次空中进攻。当中国飞行员的格斗技术足以把美军双料王牌驾驶的飞机击落的时候,中国空军的空中进攻还显得十分幼稚。
中国空军继第一次突袭大小和岛得手之后,第二次居然还使用同一方案,而且还没有第一次协同得好,导致损失惨重。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中国军队参照那唯一的一次空中进攻经验,在东南一个小岛上打了一次极其漂亮的陆海空三军协同的小战役。
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不到3小时即告结束,全歼守敌1086人,其中击毙519人,无一漏网。
中国空军一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使整个中国军队的形象在世界面前焕然一新。
这是一个大有希望的起点。遗憾的是,中国空军在这个起点上没有再走多远。
在新中国空军的历史上,成功的空中突击,只有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成功的空地协同也只有一江山岛战役这小小的一次。加上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经济、战略,当然还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中国空军在作为进攻性轰炸部队方面再无建树。
朝鲜战争让中国空军获得的主要经验是空战方面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其一,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对于中美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不宣而战。虽然美国空军推崇战略轰炸,但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条件发挥它一贯的空中优势。美国对中国军队的空中突击一直局限在朝鲜战场上,从来没有越过国界。而中国空军所有的机场都在国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运气,使中国空军客观上有了与美国机群格斗的可能。
其二,中国空军过分看重空中格斗,除了经验方面的因素,还因为受苏联空军的直接影响,苏联是中国的老师。从飞机到理论,苏联一直是坚决反对杜黑学说的国家,注重空战夺取制空权,反对空中进攻。跟在苏联的后面,中国空军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猛批杜黑。
其三,中国空军的空中格斗式的作战行动对整个战争的胜利和地面军队的作战行动,没有太大的帮助。在三年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既没有对对方进行过一次战略轰炸,也没有对己方的5次战役做过任何一次协同进攻。
其四,由于过于关注空中格斗,对战争中出现的直升机趋势没有予以重视。这个忽视使中国军队在“一树之高”的天空上出现一个至今无法弥补的盲点,中国陆军航空兵的组建比世界晚了20年。当美国101直升机空中突击师,已经按照成熟的理论成建制参与作战时,中国的第一架武装直升机还没有开始设计。
其五,一场战争的经验无论怎样丰富,都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中国空军只重视了经验,没有注意理论。
1966年,中国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空军的破坏,远比一场毁灭性的战争严重得多。
在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军种里,军事、技术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禁区。
有一所航校,从1966年到1976年,仅发生在教员身上的事故就有16起。
在某些人“学制越短越好,课程设置越少越好”的鼓吹下,飞行学员在初教机上飞65个小时、高教机上飞35个小时就准予毕业,结果,这些“半成品”成为空军战斗部队的包袱。
1972年,空军做出决定,让已经毕业的部分飞行员分批返回航校补训,这在中国空军历史上称之为“回炉”。豪言壮语换不来胜利,歇斯底里更不是威慑。政治可以是狂热的,但军事和战争的规律是冰冷的。
由于畸形年代里的自我摧残,当西沙自卫反击战骤然降临的时候,中国空军竟然没有想到或许也组织不起一支有效的空中突击分队,以至于一个堂堂的大国,面对一个傀儡政权一艘驱逐舰的入侵,也搞起了以劣胜优。
当海军的猎潜艇和鱼雷艇像一群猎狗围攻大狗熊一样围住南越的驱逐舰时,一江山岛战役豪迈的历史真的已经远去了。
(摘自《赢在制空权》 刘亚洲 著 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