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初中时,我11岁,跟爸爸坐三轮车离家上学,路上很繁华,瞅着瞅着我觉得自己要飞了。
我每天关心的就是下课、买饭、吃饭。
过节的时候,我也会去街上改善伙食,其余的零花钱用来买酸梅、水果糖。
妈妈骑车给我送肉饼时,恰巧我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面。她戏谑道:“我正担心找不到你呢!”
那时候,生活费是用来吃饭的,每周10元左右。
上高中时,我15岁,爸爸送我去县城,买了好多生活用品,还给我一把零钱。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想哭,下决心要省吃俭用。
妈妈去看我时,我给她买了一根烤肠。她舍不得吃,还假装生气,到商场给我买了一件近百元的衣服,只因为我喜欢。
事实上我烫一次发就花掉了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可父母没有责怪我,还再三叮嘱我要吃好喝好,别怕花钱。
那时候,生活费是用来浪费的,半个月100元左右。
上大学时,我19岁,没有人再送我上学,几千元学费都打在卡上,身上带几百元现金。
食宿以外的开支有很多,每次需要钱的时候,爸爸都会风雨无阻地骑车去给我寄钱。有一阵子,我兼职赚了点儿钱,告诉爸妈当月不用寄钱了,他们却天天打电话问我钱够不够花。
那时候,生活费是用来生活的,一个月从500元到800元,再到1000元。
吃喝以外的花费都给过我罪恶感,当勤俭成为苛刻,懂事成为负担,自己又没资本可以施展的时候,我才发现残缺并非来自自身,而是时代的差异,回报爸妈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一个健康、可爱、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