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函谷关 (资料图片) |
|
你笑我傻 我怜你痴
一个在洛阳街头晃悠的老流浪汉,这两天成了新闻焦点。这老头儿梳着道士头,身披浴巾,穿着长裙,须发飘飘,神情淡定地游走于关林街头,像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网友惊呼其“潮爆”“仙气四溢,秒杀丐帮洪七公”,却也认为,只有傻子才会这么“潇洒”。
——这个人的装束太不像现代人,怎么可能是正常的?
你看,人若不够现代就会被嘲笑。
有意思的是,若是一处古迹“太现代”,人们又会失望。
新安县的汉函谷关,就曾因为被“现代文明”侵占,一度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那时,这座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雄关,尚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记者去新安县寻访汉函谷关遗址,只看到一个破败的土台子:村民在关台上架电线杆、种菜、挖窑洞,仿佛它只是他们家后院的自留地。
关内故土 关外财富
从那时到现在,不过几年,旧貌欲换新颜。数日前,洛阳文友范强重走丝绸之路,走到了新安县,见汉函谷关已被铁丝网圈起,想是正在修葺。
从被遗忘到被重视,汉函谷关的命运转折,是因丝绸之路申遗。考古工作者在汉函谷关旧址发掘出了一条千年古道,还有筒瓦、唐三彩骆驼俑、唐三彩胡俑,证明了此处乃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
遥想千年前,洛阳以西潼关以东,每个险要之处,都有重兵把守的关隘。那些拉着丝绸、瓷器的古代商队,从洛阳出发,向着长安,向着西域,向着辽阔而遥远的世界前进,要过的第一道关卡,便是汉函谷关。
人可以挪 关可以迁
汉函谷关,是咱洛阳老乡从别的地方挪过来的。
史载,两千多年前,秦国为了防备敌国突袭,在峡谷之中修筑了险关,取名函谷关。
那函谷关,本在如今的灵宝境内。有趣的是,到了西汉时期,洛阳新安出了一名将军,名叫杨仆。此人很会打仗,屡建奇功,被封为关外侯。
这个关外,是相对于关中帝都长安说的。当时,函谷关以东的地方都是关外,可人们以当关中人为荣。
杨仆被封为关外侯,自觉成了乡下人,不太高兴,就上书汉武帝,请求朝廷把函谷关往东边儿挪一挪,把他的老家挪到关内。汉武帝“意亦好广阔”,就批准了杨仆的请求。
杨仆出资出力,于公元前114年,在今新安县城东500米处重筑了一座雄关。这,便是汉函谷关。
火中涅槃 劫后余生
《水经注》有云:汉函谷关“自南山横洛水,北属黄河,皆关塞也”。它不仅是一个关,还建有城墙,绵延数十公里,好比小长城,非常壮阔。
可惜唐宋之后,此关渐受冷落、屡遭破坏。1923年,国民党将领张钫重修关楼,并请康有为题字纪念。奈何康有为的字不能阻挡后人“搞建设”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拆了关楼,烧火炼钢……
世人毁一样东西,是觉得它没有价值;保护一样东西,是明白了它的价值。可一样东西有没有价值,并不一定由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