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嘉仓粮窖 (资料图片) |
|
杨广也怕没粮仓
读书人跟庄稼汉的说话方式不大一样。
譬如存粮这件事儿,知识分子就要扯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
种地的说话直来直去:说那么多干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多么朴素的人生哲理!
在农业社会,人们看天吃饭,荒年颗粒无收,吃了上顿没下顿;趁着丰年,提前存一些粮食,是关系性命的大事。
古人常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国家没有够吃三年的存粮,就离灭亡不远了。帝王们都想多坐几年龙椅,一般都很重视国家粮仓的建设。
即便是隋炀帝杨广这种名声不太好的皇帝,爬上龙椅之后,也迅速在洛阳建造含嘉仓。
大得吓人的“缸”
含嘉仓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遗址点,位于老城区古仓街附近。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此地名气大增,观光客络绎不绝。
据说,考古工作者最初发掘这个遗址时,以为它是周代墓地,可挖着挖着,挖出了粮窖、“含嘉仓”字样的铭文砖,这才意识到它是史籍中鼎鼎有名的含嘉仓。
为啥有名?因为它够大、够专业。
从含嘉仓遗址的这头走到那头,得花10分钟左右。遗址内有好几百座粮窖,形如巨缸,口阔十数米,底深十数米。
古人储粮技术高超。粮仓位于地势高处,土质干燥,利于储粮;粮窖底部铺着草木灰,上覆木板,板上铺席,席上垫谷糠,糠上再铺席;窖壁则是两层席子夹一层糠。如此隔湿保温,可保粮食数年不腐。
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捡了一些粮食,送到原洛阳农科所培育,竟然发芽了!
一半的官粮都存这儿
这么大的粮仓,没有足够的粮食是填不满的。隋炀帝下令开凿的大运河,主要使命就是漕运。
大运河上船来船往,把全国各地缴来的公粮运到京都洛阳,喂饱了张着嘴巴的国家粮仓。
大运河边上的国家粮仓,并非只含嘉仓一处。可是唐代人对含嘉仓情有独钟,他们从隋代人手中接管含嘉仓之后,重新修建,把它打造成了“天下第一粮仓”。
史载: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全国官仓储粮12656620石,其中含嘉仓储粮5833400石。国家一半的官粮几乎都存在这儿!
这么牛的粮仓,到了宋朝末年,还是被废弃了。隋唐大运河日渐没落,依附于它的粮仓自然难续辉煌。
今人去看空空的含嘉仓,只觉新奇,并无遗憾——老百姓并不在意官家的粮仓挪到哪儿了,只关心自家的碗能不能盛得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