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顺利“搬家”洛阳一号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一号”搬“新家” 本报为您全记录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4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一号”搬“新家” 本报为您全记录
□记者 李燕锋 李砺瑾/文 张斌/图
古沉船搬“新家”,附近村民来送行

    核心提示

    8月2日,备受关注的中国大运河“洛阳一号”古沉船实施整体搬迁。

    要在确保绝对完全、稳妥的情况下,将装有古沉船、总重为50吨的箱体从隋唐大运河的故道整体搬迁出来,途经河堤、国道以及四座桥梁近20公里的路程,最终平稳地放置在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回洛仓遗址博物馆内……这期间需要做怎样细致入微的准备?过程有多曲折?又会遇到怎样意想不到的“危险”?

    当日6时45分,洛阳晚报记者早早来到这里,记录下整个搬迁过程。

    准备:吊车、平板卡车准备就绪,

    装载机帮助增加动力

    6:45

    我们来到位于偃师市首阳山镇义井村附近的古沉船发掘现场。和几天前相比,“打包”的古沉船又换了新模样:“中国大运河‘洛阳一号’古沉船整体搬迁”几个大字很是夺目,古沉船的全貌、发掘时的图片也都呈现在外包装上。

    6:50

    来自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偃师市的文物工作者已早早来到现场,他们身着写有“洛阳考古”的青色T恤衫,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我们看到,两台吊车已在箱子的东西两侧准备就绪,一辆20多米长的平板卡车停在箱子北侧,几个工人正在平板卡车旁边进行焊接。因为古沉船挖掘位置和河堤落差有六七米,所以平板卡车前方有一台装载机和其相连,来帮助平板车增加动力,顺利爬上河堤。

    7:35

    除了工作人员,附近四里八村的乡亲也陆续赶到搬迁现场。“去年收玉蜀黍的时候发现的这艘船,现在玉蜀黍还没成,船要搬走了。”今年60岁的王洪干说。他是义井村人,家离这艘古沉船发现地不远。他说,村里发现这艘船是件大事,过去他隔三岔五就会来看看,如今船要搬走了,他想来送送这艘船。

    启动:“庞然大物”被缓缓吊起,

    箱体和车体“合二为一”

    8:00

    随着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宣布“中国大运河‘洛阳一号’古沉船整体搬迁开始”,鞭炮声响起,两台吊车同时作业,缓缓将这个箱体长达20.55米、高约2.3米、宽约4.3米、重量为50吨的庞然大物吊起。5分钟后,箱体被吊到平板卡车正上方,达到合适高度后,开始逐渐下降。

    8:20

    吊起的箱体离平板卡车只有几厘米的距离,工作人员做最后的调试,保证箱体放置的位置和预定的分毫不差。

    8:22

    箱体被稳稳当当放在平板卡车上。之后,工作人员将吊车的缆绳从箱体上取下。通过钢丝绳与铁链将箱体和平板卡车固定在一起,又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箱体下方的钢梁和平板卡车焊接到一起。焊接完毕,箱体和车体将“合二为一”,目的是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箱体不会发生侧滑。

    出发:

    “洛阳一号”去“新家”,

    数百村民齐相送

    9:10

    完成任务的吊车发动,驶往位于瀍河回族区小李村附近的回洛仓遗址博物馆,等待安放随后到达的箱体。3分钟后,四角插着小红旗的平板卡车发动,它仿佛一艘庞大的陆地巡洋舰,载着古沉船缓缓驶离它“生活”了数百年的河岸,朝“新家”进发。

    “搬迁过程比预期的要短,很顺利。”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笑着说。原来,为确保正式搬迁时万无一失,之前他们已经进行了各种演练。

    9:20

    为保证安全,平板卡车以不到10公里的时速前进。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数百名村民平静地跟在缓缓前行的平板卡车后面,都想再送送这艘古沉船。

    我们注意到,平板卡车先沿河堤向东行驶,河堤的宽度正好能够允许平板卡车通行。原来,为了古沉船能顺利搬迁,文物部门事先拓宽了河堤。

    (下转A11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