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拨云岭村传统民居 |
| 拨云岭村核桃树林 |
|
近日,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公布,洛阳有12个村落上榜。这12个村落或建筑风格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均有不可复制的历史记忆。洛阳晚报记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传统村落,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拨云岭村位于栾川县潭头镇政府西南2公里处,东临石门村,西接垢峪村,南毗王坪村,北依古城村。村北有伊河自西向东穿过。该村三面环山,是典型的豫西山村。全村种植有核桃树4万余棵、牡丹1050亩。
1 得名:拨云见日奇观
从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出来,我们乘车奔赴拨云岭村。
从潭头镇政府往西南行2公里即到该村。村子东、西、南、北分别与石门村、垢峪村、王坪村、古城村相邻。伊河从村北穿过。村中多山,海拔在700米至1200米。自山顶向下,凡有平地处,皆有房舍。
拨云岭村村支书杨来法指着掩隐在绿树丛中的房舍说,这个村子因山水相连、植被茂密,故常有白雾从山中的白云洞升起,环绕山间,犹如仙境。当白雾升起,被风吹至山顶时,雾气随山势渐渐消散,形成拨云见日之奇观,拨云岭村因此而得名。
据杨来法介绍,拨云岭村虽小,但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就有居民零散居住于此,明末战乱时,因周围百姓上山建寨逃避兵灾而初具规模。局势稳定后,人们返回原地,古寨便被废弃。现在的村落始建于清初,房屋多沿山而建,各家各户错落有致。自近代以来,民居逐渐向山下水边搬迁。
虽然海拔较高,但是该村有很多山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神水泉,是一个村民在砍柴时偶然发现的。神水泉位于一石壁之下,泉眼形似一个巨大的鼻子,被村民称为“山神之鼻”。人们在其旁边建山神庙,取水时要叩谢山神,神水泉由此而得名。该泉水是拨云岭村形成之初村民的唯一水源。如今,村里对其进行改造,引泉水入各家各户,作为饮用水。
2 历史:从山尖古寨到土木民居
沿着新修的水泥路驱车盘山向上,我们来到一处平坦之地。这里错落分布着几所宅院,土墙灰瓦,绿树环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好看。
杨来法说,目前村中遗存最早的为山尖古寨,始建于明末天下大乱之时。当时周围百姓为避乱求生,逃至此地,在拨云岭最高峰建造村寨。
古寨主要由石块垒成,寨墙高5米、厚2米,顶上可三人并行,墙上有枪眼、炮台、墙垛等防御设施,至今还残留有滚石、原木等物,可见当时防御的重要性。清代之后,因古寨内耕种、饮水不便,村民逐渐迁出,古寨荒废。
除山尖古寨外,拨云岭村尚存少量清代民居,多为土木结构。村民就地取材,把土和稻草加水搅拌成砌墙用的土料,然后在由石头砌成的地基上层层堆砌,建成房屋。
民国时期,依托伊河水资源,拨云岭村贩木业兴起,村民收入有所提高,村里开始出现砖瓦房。如今民居由山下而起,分别向山两侧延伸,在半山之上再次相连,错落有致。
拨云岭村的民居有两大特点:一是家家户户屋后墙上悬挂着蜂箱。以中华蜂为主要蜂种,不需多管理,由其自由繁殖。这里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较好,因此所产蜂蜜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是该村过去家家户户房前都挂“气死猫篮”。“气死猫篮”是用草编的瓮形带盖的笼子,内放干粮,家中无人时,方便过路者自行食用。可见当地民风之淳朴。
3 现状:因地制宜,果木满山
在拨云岭村,我们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村里几乎看不到庄稼,满山尽是核桃树,核桃树下种牡丹。
杨来法说,拨云岭村海拔较高,土地在山坡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考虑到村里的实际情况,2011年,杨来法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果木事业。他们外出考察,多方取经,最终决定在拨云岭种植核桃树,在核桃树下栽种油用牡丹。
目前,该村种植核桃树4万余棵、油用牡丹1050亩。为保证果木的生长,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核桃树进行统一管理,打药、修枝等由专业人员负责,除草由村民自己负责。
拨云岭村的第二个奇特现象:一根根水管由山下通向山顶。杨来法说,这是浇灌核桃树用的。在栽有核桃树的地方,每隔80米设一个水龙头,用来接水管,便于浇水。
该村的第三个奇特现象:核桃树下不长草。这是因为合作社定期检查核桃树的除草情况,对除草不及时的村民进行通报批评。
拨云岭村被列为洛阳市美好乡村示范点,山水相连、果木满山的景象,使古老的村庄充满了活力。眼下,村民们计划将公路通到田间地头,让整个村子朝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方向发展。
杨来法还透露,该村将投资修建环形步道,用于游客徒步游览村容村貌。可以想象,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地游客来到拨云岭村,站在山顶,俯视满山的核桃树,春赏牡丹,夏享清凉,秋尝核桃,美不胜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