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税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学政治教科书上的那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该对哪些对象征税,税率应该是多少,却不是那么容易决定的,税收可是一把双刃剑。
从政治角度来看,税征少了,政府用于公共投资的资金就会有限;税征多了,百姓负担过重,政府同样面临一定的威胁。所以,怎么征、征多少是一个问题。不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对一种物品征税会使这种物品的市场规模缩小,且无论是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其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了解一下这是为什么。假设韩梅梅辅导李雷英语,每周得到100元。韩梅梅对自己这段时间的最低定价为80元,李雷对韩梅梅课业辅导的最高定价是120元。因此,如果两人以100元达成交易,每人都从这一特定交易中得到了20元的利益,总和为40元。
但是,现在他们的班主任决定对结伴互助的学生进行“征税”以筹集班费。如果班主任对韩梅梅“征税”50元,而李雷最多只愿意付120元,那么韩梅梅“纳税”后只能得到70元,小于她的最低定价。如果韩梅梅在“纳税”后仍想得到80元,那么李雷就必须为此支付130元。显然,这样的价格大于他120元的最高定价。
结果,此规定一出,韩梅梅和李雷取消了他们之间的约定。韩梅梅没有了额外的收入,李雷也失去了提高英语成绩的机会,班主任也没能从中征到一分钱的“税”。因此,这项“税收”使韩梅梅和李雷的状况一共变坏了40元。这40元在经济学中就是税收导致的无谓损失,即未被政府收入的增加所抵消的市场上买者和卖者的损失。无谓损失的来源就是税收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一旦征税,买者和卖者都需要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价格,才能使交易达成,这时一些边际买者和边际卖者就会离开市场。道理和冰淇淋涨价了,你决定不吃了是一样的道理。
无谓损失的大小和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呈正相关,冰淇淋作为一种非必需品,如果征税过重,选择不买的人和不生产的人数量就会增多,无谓损失变大。相反,如果国家对大米、小麦等必需品征税,无谓损失就会小很多,因为大家都还是要吃饭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