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话儿瞎话儿,一肚子俩肋巴儿。小偷来偷东西,聋子听见了,瞎子看见了,哑巴吆喝了,没胳膊没腿的把小偷抓着了……”小时候,乡村文化生活单调,听大人“说瞎话儿”,是汲取文化营养的主要方式。
“说瞎话儿”就是讲故事。《经典洛阳》,洛阳经典,这经典的“瞎话儿”都不是瞎说的。
我曾经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在《经典洛阳》中写过造字英雄仓颉。其实,仓颉是一个神话人物,是融合了诸多文字创造者特性的传奇人物。造字这种大型文化工程,是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人代代相传的结果,不可能是一个人一夜之间的创举。
即使在文字产生之后,在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甚至在我们小时候——20世纪80年代前,书也是稀缺而珍贵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绝大多数民众不是靠读书、写字来传承历史文化的,靠的是口耳相传。我们小时候,很多知识是靠大人“说瞎话儿”来传承的。这种方式传承的历史也许不精确,但它也是历史的回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途径之一,有时候还是唯一的途径。
在采写《经典洛阳》稿件的过程中,我想更多地还原一些传奇的历史和历史中的传奇,也想让《经典洛阳》读起来更有传奇色彩。历史厚重的河洛大地,鸿儒奇才多如星辰,历史典籍中的故事,很多人了如指掌。但是,一处处沟沟岭岭,一个个村村寨寨,一户户农家小院,传了一代又一代的“瞎话儿”,是这片沃土上难得的历史回声。
这样的历史回声,我无法用同样的方式传递,只能用文字的方式,通过《经典洛阳》这个载体,真实地记录下来。侧重于传奇故事,也许是我的一种追求,或者说是我追求的一种模式,我希望把那些历史回声变成一个个传奇故事。也许这是奢望,因为还原和转化能力的不足,历史回声中很多原汁原味的绝响,没法完美地展现给读者,成为憾事。
历史是丰厚而精彩的,我们探寻到的只是传奇的一页残片。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探寻更多历史回声,为《经典洛阳》留下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