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0版)
古城名片
|
妥灵宫 商民杰 摄
(资料图片) |
妥灵宫
妥灵宫毗邻河南府文庙,相传始于汉代,系曹操为寄放关羽首级而建,后成为寄放灵柩之处。历史上妥灵宫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曾由山门、义勇殿、拜殿、武安殿、配殿、廊房等组成。清顺治、乾隆时期曾重修伽蓝殿、拜殿、大殿、配殿及廊房等建筑,并有驻宫道士主持日常事务。民国时这里曾为“河洛日报社”所在地,现仅存一间卷棚和两通记载有关历史的清代石碑,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妥灵宫的修复将按原貌复原山门、鼓楼、殿宇及廊房等建筑,成为展示关圣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
修缮后的鼓楼效果图 |
鼓楼
鼓楼位于古城东大街,原建于府前街福王府,亦称谯楼。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建福王府时移建于现址。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及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曾两次大修鼓楼,乾隆年间东门内大街改名为鼓楼街。鼓楼券台上原有两层木构建筑,后因年久失修,于1972年拆除。2002年,洛阳市政府为保护老城明清风貌,重新修复了鼓楼。修缮后的鼓楼将与河南府文庙、妥灵宫、玉虚观建筑群及遗址公园等相连成片,形成以儒学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艺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片区。
3【规划】 打造千年帝都的“现实之城”
“老城区是洛阳在多个历史时期城址叠加的区域,是洛阳城市文化传承至今的核心载体,现在却成为市区面积最大、条件最差的棚户区,古城保护与整治刻不容缓。”洛阳市老城区主要负责人说。
2010年,以老城东南隅、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历经3年打磨,《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片区)保护规划》和详细规划,获得国家级专家评审和省住建厅评审通过。
根据规划,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占地1360亩,以“一环、两轴、三片、八节点”为总体布局,以明清建筑风格为基调,打造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经济发展带,使其成为既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和浓郁特色的城市新地标。
“一环”:即城墙遗址—城河文化公园。在清理整治城墙遗址,恢复东、南城门,梳理城河景观的基础上形成环城文化公园,使其成为展示宋金到明清时期洛阳老城历史文化的地标。
“两轴”:即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形成的传统文化轴与休闲商业文化轴,在强化传统商业文化功能的同时突出老城自隋唐以来的历史文脉,形成开放性的带状博物馆群。
“三片”:即以河南府文庙—鼓楼—妥灵宫—玉虚观建筑群及遗址公园为中心,形成以儒学思想、祭祀文化、地方文艺为核心内容的传统文化片区;以城隍庙—西大街传统商业群落—公园巷民国建筑群为中心,形成以民俗展示、商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传统商业片区;以安国寺—察院建筑群为中心,形成反映佛教及官学传统的文化片区。
“八节点”:即丽景门民俗文化节点、西南角楼—工业遗产节点、安国寺—南门公园节点、文峰塔文化景观公园节点、柳林街民俗博物馆群节点、东门历史公园节点、唐宣仁门遗址公园—十字街广场节点、北宋衙署花园遗址公园节点。
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是洛阳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也是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文化示范区的独特资源。
老城区主要负责人坦言,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将严格遵循历史原真性原则,对古城进行全面细致的抢救性保护,保持古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同时,全面更新基础设施,优化布局结构,使之成为既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又具有现代气息和浓郁特色的洛阳城市地标,展现给市民和游客一座千年帝都的“现实之城”。
(下转A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