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跟喜 |
|
张钫先生早年心系河南灾黎,倾力赈济,组织安置移垦之举措,不仅闻诸豫人口碑,且近年披露资料甚多,由此可知张钫倾注之心力,亦知当年河南被灾之凄惨境况。文字所限,不能细述,谨举张钫信函所见之一二,以飨读者。
一、20世纪20年代末,曾有张钫推动并组织河南灾民移垦河北、东北数十万人众事。据史料记载,张钫先后于1930年底、1931年秋两次专赴南京,为赈济事面见蒋介石,向国民政府请愿。曾刊于1930年12月9日上海《申报》的请愿电文云:“豫省地处中原,绾毂数省,素称四战之区,屡膺兵灾之苦。民九(1920年)以还,水旱蝗雹,频年迭见,苛捐杂税,竭尽膏脂。生产日减,供应浩繁。数年来疾苦情形,笔难述罄。”电文中还提出五条移送灾民赴东北垦殖之赈济方略等。1930年3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张钫致河南旅平(北平)赈灾会李敏修会长电说:“移送灾民一事,极表赞同。迩来洛郑开封等处,流亡萃集,虽经尽量收容,而纷至沓来,日增一日,殊苦无法安插,若能及时移送赴辽(宁),亦目前救急之办法,仍望鼎力策划,早日实现。时局紧张,豫省前途,更不堪设想,惟有竭尽绵薄,共挽劫运而已。”为此,张钫拟定了《河南省赈务会筹拟移民赴东三省垦荒办法》,并派员前往考察安置事宜,其中一次移民即有43批,7万多人。孰料风云突变,九一八事变发生,日寇铁蹄践踏东北,移民事遂告中止。
20世纪30年代初,河南灾害尤甚,张钫先生曾撰写《二十年河南水灾报告书》,其中写道:“(某年)入夏以来,各县大雨连旬,诸河同时泛滥。综计被水之区,已报大水成灾者,为信阳之五十三县。”报告书还详述灾区之惨况:“其间城堤之溃陷,房舍之倾颓,田禾之淹没,人畜之伤亡不可以数计,一时腐臭熏蒸遐迩。将成疫疠难民,则扶老携幼,栖息堤岸岗阜,间风餐露宿,哭号震天,惨苦之状,闻者鼻酸,见者陨涕。现经查出被灾之区南北长约千三百余里,东西广约千五百余里,灾胞约达一千五百余万。其范围之广,损害之大,实为有史以来所罕见。”张钫不停向政府和报界以及慈善团体、演艺界呼吁赈灾,想方设法救济河南难民。据专注研究此事之李鸣先生统计,张钫当年以河南省赈务委员会主席名义发出之赈灾函电有170余件,7万余字数。
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藏有两封张钫先生1946年致函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马景森署长亲笔信,皆为救助在陕豫灾难民事。信中写道:“陕境豫籍难民,尚不下二百万人,或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或归无以养,或艰于资斧(盘缠)。且闻豫粮价昂,远过于陕,留则生活艰苦,死亡多有,是以观望徘徊,莫知所可,引领待救,情实堪怜。”并建议四事,恳望落实:收容妇孺;在黄龙山垦区、终南山麓、渭南滩地安置灾民;垦民所需牲畜农具给以贷款;在西安、宝鸡、渭南,三原等地建平民住所,安置流浪无居者。之后,又另信详细嘱托落实各事之措施,建议“在豫陕交界设立接运站,资送复原之难民,暨多带药品,沿途施治,以保健康而免死亡”。
由张钫赈济事而知河南灾民之苦难,由灾民之蒙救可见张钫之善举。河南省赈务会编辑之《二十年办理粥厂报告书》,亦由张钫所主事,其中记载之人事情景,危难困苦,读之潸然泪下,不堪言述,不忍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