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贮秸秆多拿补贴,新买的粉碎机还能“报销”,李铁虎(右)和家人干劲儿十足 |
|
昨日6时,西工区红山办事处蒋沟社区的养牛户李铁虎就开着农用车开始在农田里“寻宝”了。他要找的宝贝不是啥稀罕物,是这个季节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秸秆。那为啥还要费劲儿去找?对于这个问题,红山办事处的群众会告诉你:“秸秆恁不稀罕,在俺这儿可值钱了。”
秸秆清运补贴提前领到手,群众积极性高
昨天,洛阳晚报记者到红山办事处走访时,发现往年田间地头堆放得高高的秸秆堆,如今难觅踪影。
“俺家的秸秆半个月前就处理完了。”蒋沟社区67岁的毛连柱说,他家种了4亩玉米,今年秋收刚结束,社区就将每亩10元共40元的秸秆清运补贴提前发到了他手中。
“拿到钱后大家积极性都很高,纷纷按照要求将秸秆整理好,等着养殖户来拉。这得归功于办事处出台的新政策,不但调动起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俺也跟着受益。”他笑着说。
养殖户算经济账:拿了补贴还“白得”一台粉碎机
11时许,找到第三车“宝贝”的李铁虎回到了养殖场,把车停好后便开始粉碎秸秆。他家青贮池里的青贮秸秆已有600多吨,这些够家里的30多头牛吃一年了,可李铁虎仍不满足。
“为什么要找这么多秸秆?”李铁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先算了一笔账。
他说,今年办事处出台了新政策,鼓励养殖户多贮秸秆,贮够一定数量会获得相应的清运秸秆补贴。100吨至300吨补贴5000元,300吨以上至600吨补贴8000元,600吨以上至1000吨补贴1.5万元。
“不仅能拿补贴,而且新买的这台粉碎机也不用我花钱。”李铁虎接着说,办事处为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对养殖户新购的大型粉碎机给予“报销”。养殖户提出申请并审核通过的,一台价值1.3万元的机器,除去国家农机补贴,剩余的由办事处出。
10天前,李铁虎以每天每人150元雇了10个人收秸秆,各种杂项加起来10天花费1万多元。“清运秸秆补贴正好够这笔开销,我还‘白得’一台粉碎机,好政策让俺稳赚不赔!”他说。
村里打“感情牌”,群众也都积极配合
红山办事处圪垱头村有930多亩玉米地,但只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养殖场。走在村里,除了地里泛青的玉米,其他的秸秆也不见踪影。
秸秆去哪儿了?村里的党员关延峰说,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经费有限。除了村里的养殖场,村里还发动大家把秸秆往邻村的养殖场送,剩余的统一堆放沤肥。
关延峰说,为了发动群众主动清理秸秆,村党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动村干部、党员,重点打“感情牌”,“别人家都清干净了,你再不清面子上挂不住”。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让田间秸秆变宝贝
红山办事处有18个社区和行政村,总面积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万亩。往年该办事处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禁烧工作,但成效很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办事处今年6月就开始着手研究禁烧工作实施方案。该办事处主抓农业的负责人李宝通说:“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我们决定采取青贮、还田、堆沤等形式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并拿出100万元奖励金调动养殖户、群众的积极性,让秸秆变成真正的宝贝。”
“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做法给红山办事处的禁烧工作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圪垱头村相关负责人周虎子说,去年该村投入20多人开展禁烧工作,每天“死看硬守”,累不说效率还低。
“今年我们变排查着火点为清运点,如今地里已基本没有秸秆,更别提焚烧了。”他说,如今村里的禁烧工作只需要5个人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