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汉函谷关时,无风,也无雨。
青山、绿水、修竹、木桥,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开始。
走过涧河桥,直达山脚下,那些山岩就在眼前:它们更像记载历史的活化石,或是汉代的,或是其他时代的生态痕迹,都以岩石的方式留存下来。时光流转,山河变迁,一些东西以一种姿态离我们远去,然后又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山脚下,赫然是一条路。那条路上,车轮轧出的痕迹清晰可见,人们长年累月地走过这里,他们带走一些东西,又带回一些东西。正是这些走动,推动一个民族向前!
车辚辚,马萧萧,沿着那些行人、车辆的痕迹继续向西,就是汉函谷关遗址了。历史上的函谷关有三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和魏函谷关。公元前114年的冬天,楼船将军杨仆得到汉武帝的批准,将位于灵宝县的秦函谷关东迁三百里至他的家乡新安县,史称汉函谷关,又称汉关。两千年来,汉关历经几番毁坏与重修,历经风雨,历尽沧桑。
汉函谷关北侧修建有鸡鸣台,南侧修建有望气台。关前一片开阔,芳草萋萋。我们一行人走向关门,想象着两千多年前,一群客商或车拉、或马驮,将货物运出关外,一直向西……风烟滚滚,风沙漫漫,他们在历史的风烟里一路向西,走出了古老的丝绸之路,走出了一个民族的文明。
登上汉函谷关,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西有奎楼山,东有八徒山,南有青龙山,北有凤凰山,四山环抱,山山青翠秀丽。因为刚下过雨,关南涧河奔腾,河桥如画。汉函谷关夹在两山一川中间,南北两侧有城墙,形成屏障,唯有通过关门,才可以出入此关。站在关上,俯视关下,我的眼前浮现出古战场的场景,身披铠甲的将军立马横刀关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007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中亚五国正式启动了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汉函谷关也在其中。申遗7年,今年的6月22日,汉函谷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离开时,天空飘起了雨丝,汉函谷关笼罩在一片雨雾中。
愿经过岁月洗礼的汉函谷关更加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