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侄文稿》(局部) (资料图片) |
|
让人落泪的《祭侄文稿》
前几天夜里,我听台湾文人蒋勋讲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泪水竟把枕头濡湿了。
莫笑我眼窝浅。颜真卿墓,就在偃师境内。到墓前凭吊的人,怀着崇拜之心,称他是唐代大清官、大书法家,赞他的书法作品《祭侄文稿》了不起,堪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媲美。
若你看穿,这漂亮的书法作品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怀,只怕你也会动容。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他的侄子写的祭文。一个如美玉般的小伙子,为了保家卫国,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杀害。这是历史长河中不起眼的一粒沙,却是颜真卿生命中真真切切的悲剧。
颜真卿悲痛万分,写下悼念侄子的祭文,字字见血见泪,句句如泣如诉,那种人类共通的爱与痛、恨与愤,天然率真,直触人心。
这让我更为深刻地意识到,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清官,在其夺目的光环外,其实都有着朴实真挚的感情,或者说人情味儿。
离婚案费心思
偃师人称颜真卿墓为“颜鲁公坟”。颜真卿曾数度在朝为官,对东都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死后被葬在洛阳周边,也算有了好归宿。
史书上说,他乃进士出身,暮年孤身入虎穴,为朝廷劝降叛军,惨死敌手。其品格,就如他的“颜体”楷书一般正。
历史太琐碎,又太精简,我只知他担任过监察御史、刺史等职,敢与权臣杨国忠叫板,也愿带领民众筑坝除水患,是个不畏强权、能办实事的好官。
史书上真正打动我的,是像《祭侄文稿》中写了又涂的墨疙瘩一样的一桩小案。
颜真卿在地方上当刺史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首诗,要求官府批准她离婚改嫁。诗是她丈夫杨志坚写的,杨志坚有才华,无奈家贫,运气又背,迟迟考不取功名。他妻子吃不得苦,又嫌他没前途,天天闹离婚。杨志坚无奈,便以诗当休书,放手成全。
颜真卿查明原委,没有简单地出具公文了事,也没有粗暴地干涉他人的婚嫁自由,他批准了这个女人的离婚诉求,同时下令打她一顿板子,以惩罚她虚荣轻浮。
这事到这儿还不算完。颜真卿同情杨志坚的遭遇,又从诗里看出了他的才华,慷慨解囊,资助杨志坚粮食、布匹,还将他留在手下任职。
一名日理万机的官员,为一件小事费这么多心思,古往今来有几人?
有些官员,把爱民如子挂在嘴边,你找他办事,他却总说“我很忙,再等等”,等来等去,他忘了,民众心也凉了。
真正的好官,就像颜真卿一样,即使再忙,也能让你体味到浓浓的人情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