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看热闹
我有一个哥们儿,有一天头上裹着纱布去上班。众人惊问何故,他说:昨晚头被人砸了一个窟窿。“为啥砸你呢?”“火锅店里有人喝醉酒打架,我站在旁边看热闹,酒瓶子飞我头上了……”
因为看热闹而受伤,乍一听很荒诞,却也正常。不独洛阳,全中国都活跃着一个族群——“不看热闹浑身痒族”:火锅店里有人吵架他们围观,马路上出了车祸他们围观,围观完了还不忘拍段视频传到网上。
三国曹魏时期没有手机和互联网,不然,后人大概能看到一段历史视频,名叫“名士嵇康被斩于洛阳东市刑场实录”(欲知详情,可翻阅往日的河洛版)。
那情景,类似于鲁迅名作《药》里的描述:“(围观者)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围观者不怕革命者的血溅到自己身上,得了痨病的甚至希望得到一个蘸血的馒头,以为吃了便能治病。
谁都有尊严
现代行刑是不公开的,因为死刑犯也有尊严。
南北朝时期,北齐孝昭帝在大殿上杀了一个人,大臣王晞觉得不合规矩:这人是该杀,但不该在这儿杀,应该“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拉到大庭广众面前杀,以威慑群众,预防犯罪。
王晞的依据,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惯常在市面上斩杀罪犯。当然,有的所谓罪犯未必犯了罪,而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无辜的嵇康被斩于洛阳东市,便是明证。
古代执行死刑的时间,大都定在秋后。农历七月、八月、九月,万物肃杀,该杀的都杀掉,不留有罪之身。秋后问斩始于周朝。周公制礼于洛阳,“礼”中有一项就是秋官执掌刑狱。秋官本是国家机构,武则天定都洛阳后,曾一度改刑部为秋官。不过,后世亦有人直接称呼刽子手为秋官。
残酷的游戏
刽子手都是心狠手辣之徒。心不狠,干不了砍头这差事。
砍头,不仅需要胆量,而且需要技术。
武则天尚佛,所以在唐代洛阳出家的和尚很多。待到明代,和尚就不是什么好“职业”了。明太祖朱元璋发迹前当过和尚,却讨厌大伙儿效仿他当和尚,所以他采用一种奇特的方法处死他认为有罪的和尚:在地上挖坑,把和尚埋在坑里,只露其脑袋,刽子手拿着斧子,依次削去露出地面的和尚头,美其名曰“铲头会”。
这不像杀人,而像打高尔夫球,像割韭菜,这是拿别人的性命玩一个残酷的游戏。
曾在洛阳担任过“周王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应该是反对玩这种“游戏”的。近两千年前,他就留下了一句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对失去生命的恐惧,或能让人心生忌惮;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方可使人一心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