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1版:河 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广告
找媳妇哩,借借你的车
兑了一道会
百年槐树 村中一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娜说河洛】“记忆中的老物件”之
找媳妇哩,借借你的车
□记者 张丽娜
(资料图片)
    洛阳网上有一则关于旧时交通工具的热帖,引得大伙儿纷纷怀旧。那些记忆中的老物件,和青春一起闪闪发光,隔着岁月的万水千山,柔软了我们的心。不同的物件,共同的回忆,自今日起,本报与您一起怀旧,讲讲记忆中的老物件。 ——编者

    不骑自行车,影响找对象

    洛阳学者赵跟喜觉得,他那些关于自行车的经历“很个人”。冯小川就笑了:老兄,我那些经历跟你差不多呀!

    冯小川原籍武汉,20世纪80年代初赴洛,在洛阳邮电537厂工作。工厂在郊区,不通公交车,上下班极不方便,冯小川下定决心要学骑自行车。

    当时,洛阳流行的是飞鸽牌自行车,还有永久牌、凤凰牌,但是都很贵,顶普通工人好几个月工资,还得凭票购买。冯小川没敢奢望拥有一辆,他想到了借,借车的理由令人同情:不会骑车,谈个对象都被人看不起!

    这倒不是胡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自行车在洛阳交通界的地位,类似于现今的“奔驰”“宝马”,它入围顶级奢侈品阵容“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是财富与荣耀的象征。

    那个年代的女青年找对象,往往要看对方有没有戴手表、有没有骑自行车。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也许能让“武大郎”当上新郎。

    冯小川十几岁下乡当知青,没条件学骑车,已经落了伍,他必须奋力追上。所以,他借到车后很努力,天天学着骑。

    不是“人骑驴”,而是“驴骑人”

    赵跟喜比冯小川跩,比冯小川早10年骑上自行车。

    20世纪70年代,赵跟喜尚在新安县铁门公社工作。同事们每天下乡来回几十里,都是走路。全机关只有一辆自行车,是通讯员往各大队送通知时骑的,谁顺路下乡,谁就有机会骑车,美气得很。

    有人在道上骑车,比走路还慢,赵跟喜笑话这人:“这个骑车的真笨!”听者反而笑话他:“你不会骑车别乱说。人家那叫技术高,骑得越慢技术越高!”

    为了不被笑话,赵跟喜想尽一切办法弄了一辆自行车。刚骑车没经验,他不敢左右扭头看,一扭头,车把就跟着歪,会摔倒。

    好不容易学会骑车,又怕掉链子:链子掉了不会安,只好扛着走,“人骑驴”变成了“驴骑人”。

    下雨也得扛着自行车走。乡下都是土路,雨一泡,满地泥巴,车轮一转,泥巴就塞满车子的瓦圈,骑车人就得在路边找根棍儿,剜剜骑骑。

    我是80后,对自行车的记忆,跟赵、冯两位前辈略有不同:夏日晌午,趁着大人午休,偷偷骑着家里的自行车,和小伙伴一起到河边玩,一路笑声不断。

    人们炫耀某物件,往往是因为缺少。当你拥有了,它仅仅是通往快乐的一个符号。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