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气来了!呆在温暖的屋里,大伙儿都不愿出门了。回想从前,冬天没有暖气和空调,却有干不完的事儿、数不清的取暖办法:围着火堆烤红薯、靠着墙根儿“挤暖和”、握个烫手的煮鸡蛋上学……关于没有暖气的冬天,看看晚报官方微博的博友们给咱们分享的温暖记忆吧!
烤火:重点不在火上,而在各种吃的上
在洛阳周边农村,人们用“撂野地儿烤火,一面热”来表达“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意思。
“撂野地儿”,是老洛阳的土话,指空旷的地方、野外等。“撂野地儿烤火,一面热”,是说人在空旷的室外围着火堆烤火,只能热乎一面,背后仍是凉的。这句俗话,是老洛阳人冬天取暖方式的写照。
@风行天下在偃师农村长大,他对冬天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场景:
“吃罢早饭,街坊们三三两两从家里走出来。秋天堆起来的玉米芯、芝麻秆、棉花秆,这时候都派上了用场。几分钟火烧起来后,乡亲们或坐或站,围在火堆旁,有侃大山的,有纳鞋底的……快到晌午时,主妇们先回家做饭,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声呼喊,各家男人也起身回家,凳子不必带走,反正吃过饭还要来的……”
@风行天下说,烤火的时候,孩子们是最闲不住的,要么殷勤地往火堆上添柴,要么拾根棍子拨弄火苗,被大人呵斥后,便无趣地走开,和玩伴儿们追逐疯跑,回来已是满头大汗。
在没有暖气、空调的年代,城市家庭多在屋内生煤炉取暖,农村人冬天则围在厨房的灶台旁。暖暖的炉膛,是大家共同的记忆。
“烤火根本是次要的好吗,重点是烤红薯、烤花生、烤糖稀,烤一切能烤的好吃的有木有!”@荞麦色说,煤炉上的铁片,是天然的“铁板烧”,晚上看电视,她总要抓一把花生放在铁片上。约20分钟,焦香味飘出来,趁热捏开花生壳,花生仁还在渗油,扔到嘴里,又香又烫……
@洛水微明非常怀念小时候姥姥家的灶台:“冬天姥姥忙着做饭时,就搬个小凳子,让我坐到灶台上取暖。灶台下有烤红薯的铁箅子和炉灰,烤出的红薯又香甜又软和。这样的美味,这么多年再没吃过了。”
这些美食引发了大家的集体追忆,“火烤美食”也被一一列举:酒瓶盖子烤糖稀、烤芝麻拌白糖、烤馍片、烤包子……看得洛阳晚报记者也口内生津。
“挤暖和”:有没有人缘,就看这时候了
“冬天取暖,还有比‘挤暖和’更带劲儿的吗?”@洛滩新芽的话,怕是引起不少男同胞的回忆。一帮男孩儿穿得像面包一样,一下课就挨着墙根儿死命地挤,个个被挤得哭爹喊娘还乐此不疲……
这种在女生看来粗鲁无趣的“挤暖和”,在男生圈里却大有深意,@洛滩新芽一一剖析:第一,人少朝一个方向挤,人多分成两拨儿拼劲儿,人越多越热闹;第二,人缘越好越被挤,要是谁都不愿意挤你,那就真心需要检讨了;第三,胖子很有优势,常被两拨儿争抢;第四,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一队人商量好使坏,突然一松劲儿,前面的人跳开,后边的不再使劲儿,另一队人就集体靠墙摔倒了……
抱宠物:
焐被窝,家有不用充电的“暖手宝”
“以前家里养了只小黄猫,冬天一回家就会抱起它。喜欢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那时候没有‘暖手宝’……”
@坚硬的王同学此言一出,大批网友纷纷跟帖。原来,在没有暖气的年代,毛茸茸的小猫小狗,在冬天颇受欢迎。
“猫咪身上有俩地方最暖手,一是肚子,二是脖子下。”@恬妞xbs急忙和大家分享心得。
“睡觉时把我家大白猫塞进被窝,蹬到脚头,光滑暖和不用暖被窝!后来我家猫习惯了,我再也不怕被子凉了。”@大牛boss说。从这点来看,他应该不是汗脚。
@迷你米妮的经历最具喜感:“那时候家里有一猫一狗,睡觉取暖专宠猫,我家狗可能觉得不平衡,半夜也上床。一次睡到半夜突然觉得喘不过来气了,开灯一看我家狗正趴在我身上,它可是几十斤的大狗,差点儿没把我压死……”
网罗曾经的取暖利器
除了火堆、火炉等取暖方式,小伙伴们谁还没个独门的取暖秘籍!看看下面这些取暖利器,可有你中意的?
● 头发
你有围巾,我有头发!你有帽子,我有头发!你有口罩,我有头发!冬天不冻耳朵的秘籍就是留头发啊!有一次我被我妈按着推了平头,当年耳朵就冻了!
——@往事随风
小编点评:活了30多年且留了30多年平头的小编表示实在难以想象这种温暖……
● 煮鸡蛋
早上上学时,老妈塞给我一个刚出锅的煮鸡蛋,握在手心里能暖一路。
——@东东和兔子
小编点评:那也就是你了,换成本吃货,还暖手呢,走到半路就搁肚子里暖胃了……
● 火笼
奶奶家是湖北的,冬天回去,奶奶就烧个火笼给我——一个小陶罐,里面是柴灰覆盖着的烧红的炭,走到哪儿都能提着,暖手暖脚,还能顺带烤点儿粉丝皮吃。
——@泥土阳光
小编点评:烤粉丝皮!!!(今天的主题不是取暖吗?为什么我总是关注奇怪的东西?)
● 雪
悄悄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吃雪嘴唇会发烫,玩雪手掌会发烫。
——@小郭不开玩笑
小编点评:正在犹豫,要不要回家拿冰箱里的冰碴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