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今日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4月18日 星期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为践诺作百行长诗颂卢舍那,《光明日报》昨日全文刊发
“可惜我来迟了,迟来了足足十五个世纪”
□记者 杨柳
余光中
(资料图片)

昨日,洛阳再次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为洛阳作了罕见长诗《卢舍那》,歌颂龙门、赞美卢舍那。这首长诗已被腾讯网、凤凰网、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广泛转载。

百行长诗引媒体关注

昨日,《光明日报》14版头条以半版的篇幅刊发了台湾著名诗人、学者余光中创作的长诗《卢舍那》。

诗人余光中以瑰丽的想象、浪漫的语言,表达了对卢舍那大佛的赞美和对历史、洛阳的思考。诗中佳句俯拾即是——“想达摩东来,玄奘西征,一张地图/摊成几千里丝路牵引/才牵来多少队骆驼络绎……”这是对洛阳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肯定;“千五百年前,如此奇女子/自为天下所不容,政体/伦理,都被她一扫而开……”这是他对武则天的评价;“可惜我来迟了/迟来了足足十五个世纪……偶然,历史也会眨一眨眼睛/难说究竟是有意或无心。”这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卢舍那》全诗共127行,一千三百余字,这是余光中创作生涯中比较少见的一首长诗。这首长诗辞藻华丽、文采飞扬,是他写给龙门石窟的,更是写给洛阳的。这首长诗引发了全国媒体的关注,昨日已被腾讯网、凤凰网、中国网等网络媒体广泛转载。

余老点名要来洛阳看龙门石窟

余光中为什么会为卢舍那作诗?这事儿还要从去年说起。去年6月,余光中在参加中原诗歌文化之旅时来到洛阳,游览了栾川县老君山景区、嵩县白云山景区,考察了偃师二里头遗址,最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景区。(详见本报2014年6月3日A11版)

那次活动的策划人、辞赋家屈金星告诉《洛阳晚报》记者:“那是余老第一次到河南,因为对河洛文化‘心向往之’,点名要来洛阳,特别提出要看龙门石窟。”

屈金星回忆,去年6月2日下午,在随行人员的搀扶下,86岁的余光中和夫人沿着台阶一步步来到奉先寺前,凝视着卢舍那大佛,喃喃自语:“太美了,果真名不虚传!”

洛阳厚重的历史、美丽的市貌都让余光中印象深刻,离开洛阳时,他对屈金星说,此次洛阳之行让他难忘,他收集了很多材料,回去后一定为洛阳写几首诗歌。

回到台湾后,余光中激情难抑,仅用10余天就写出了初稿,后来经过反复推敲、修改,于今年2月将定稿传给屈金星。昨日,这首长诗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可以说,这首诗是余光中为履行对洛阳的承诺专门创作的,也是献给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一份厚礼。

洛阳之行留下遗憾

临走时,余光中对屈金星说:“我很羡慕洛阳人民,他们生活在历史和传说中、生活在诗歌里。我希望今后再来龙门,看看武则天的笑容。”

由于行程匆忙,余光中的洛阳之行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他非常想到洛阳博物馆看一看,仔细观赏那些精美的文物,也很想一睹国色天香——牡丹花的真容,可惜他错过了时令。

《洛阳晚报》在此向余光中先生发出邀请,在这个春风沉醉、牡丹飘香的4月,欢迎余老再到洛阳来,热情好客的洛阳人民一定让您不再留遗憾。

全诗原文同时在本报官方微博、微信中刊发,请您关注。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