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5月5日 星期
【洛阳诸县县令系列(10)】
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帝王将相在此纷纷亮相,京城的辉煌遮蔽了洛阳县的称谓,使其县名不彰。与位高权重的帝王将相相比,洛阳县县令大多默默无闻。洛阳县之外的新安县、永宁县(今洛宁县)等县县令同样鲜为人知。在这里,《洛阳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洛阳及诸县县令的吏治故事。

薛琡:正人正己 远见卓识
□记者 余子愚
绘图 李玉明

北魏洛阳令薛琡(chù)为官期间执法严厉,还能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则,使洛阳的社会秩序较好。薛琡善谋划,有远见卓识,无论是对论资排辈的“停年格”用人制度,还是对当时战争局势的把握,都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干。

1 正人先正己

薛琡,字昙(tán)珍,北朝时洛阳人。他历北魏、东魏、北齐三代,在动乱年代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性命无忧,还担任三个朝代的重要官职。

薛琡善谋划,为官执法严厉。他出身官宦之家,其父薛彪子为北魏徐州刺史。薛琡最初为典客令,负责接待宾客。每次接待宾客时,他都能做到恰如其分,不卑不亢。

北魏宣武帝元恪看到薛琡的才干,就召见他,说:“你待人接物很有风度,而且姿貌秀伟,我打算给你升官,你想担任什么职务?”

薛琡听后,没有赶紧叩谢皇恩,而是淡定地回答:“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除此之外,微臣什么也没有想过。”

这应该是薛琡的真实想法,但也不能排除他以退为进的仕进策略。史料记载,元恪听了薛琡的回答后龙颜大悦,认为这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孝明帝元诩正光年间,薛琡任洛阳令。洛阳自孝文帝迁都以来,达官贵族扎堆儿,较高的人气也带来社会的不稳定,治理起来较为困难。薛琡走马上任,首先以身作则,他正人先正己,整顿风气,在其任期内,洛阳的社会秩序较好。(如图)

薛琡审案注重证据,以理服人,极少对犯人动用大刑。有一年洛阳大旱,按惯例,要对京城的在押罪犯重新审理,这时,朝廷发现整个洛阳关押的犯人仅有3人。孝明帝对薛琡的治县才能大加赞许,赐缣(jiān,细绢)百匹,以示表彰。

2 反对“停年格”

薛琡在洛阳令上的政绩,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在《资治通鉴》中,他却因反对“停年格”而名垂青史。

所谓“停年格”,就是不问才能,一律按年资(年龄和资历)先后授官,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用人,按年龄候补。

在我国历史上,循资用人虽然肇始于东汉,但并没有普遍推行,影响也不大,流弊较为广远的是北魏孝明帝时的吏部尚书崔亮制定的“停年格”选官制度,即北魏版循资用人制。这里的“格”指规格,亦可理解为标准。

北魏自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随着封建化的加深,原为北魏军队骨干的拓跋鲜卑羽林、虎贲地位日益低下,受到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官僚的排斥。

孝明帝神龟二年(公元519年),汉族大官僚、征西将军张彝之次子张仲瑀上封事,请修订铨别选格,武人不得选为显达官员。洛阳拓跋鲜卑将士得知消息后,便纠集上千人火烧张彝的住宅,烧杀其长子张始均,以示抗议。张彝受重伤,几天后不治而亡。

事后,灵太后令武官可以依年资入选。为了解决官职少、应选者多的矛盾,吏部尚书崔亮奏请实行“停年格”制,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择担任职务时间长的优先叙用。这就是“停年格”。至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高澄担任吏部尚书,始加改革,选拔人才因人而异。

“停年格”的做法一直陪着北魏走向灭亡,而最终形成“格式化”是在唐朝。唐朝开元中裴光庭所创“循资格”,与“停年格”相同,后世多循其法。

早在“停年格”制度诞生之初,就有人批评:“士无善恶,岁久先叙,职无剧易,名到授官。执按之吏,以差次日月为功能,铨衡之人,以简用老旧为平直。”事实上,论资排辈的“停年格”制度,的确限制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受到后世诟病。薛琡最先看到了这一弊端,在吏部尚书崔亮推行“停年格”伊始,他就上书反对。

薛琡直斥“停年格”的弊端:“百姓的生命,在于地方官,如果选拔官员仅看年龄和资历,而不任人唯贤,那么吏部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上班了,一个人拿着花名册,按顺序任命地方官就足够了!”遗憾的是,薛琡的大声疾呼没有得到回应。

3 足智多谋

北魏后期,政治动荡,薛琡不得不投靠权臣以求自保。北魏江阳王元叉(又名元乂)担任领军(统率禁军的重要军事长官)时,与薛琡关系密切,元叉被废后,薛琡忧惧不安,以致“政教废弛”,故被免官。

后来,薛琡投靠宠臣李神轨,被起用为吏部郎中、吏部尚书。在任吏部尚书时,薛琡继续呼吁王公大臣推荐贤能的人担任郡县等基层官员。

薛琡的靠山一个个倒下,历史变得血腥起来,我们已很难弄清薛琡是如何幸运地死里逃生的。

公元528年,可谓北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那一年,灵太后胡氏毒杀孝明帝元诩;晋阳守将尔朱荣进逼洛阳,将灵太后和幼主元钊沉入黄河;尔朱荣又以祭天为名,诱北魏诸王元雍、元钦、元略,文武百官李神轨等2000余人至河阴之陶渚(今孟津县境内),以铁骑包围,屠戮殆尽,史称“河阴之变”。

“河阴之变”后,尔朱荣当政,北魏政权名义上挂着元氏旗号,实际上已为尔朱氏所控制。令人称奇的是,投靠李神轨的薛琡不仅活了下来,还被尔朱荣任命为行台尚书。

史家认为薛琡有远见,足智多谋,他可能是运用了某些手段使自己在“河阴之变”中幸免于难。其后,在其随尔朱荣死党元天穆征讨邢杲(gǎo)起义时,南梁武帝萧衍派大将陈庆之率兵数千护送投梁的北海王元颢(hào)北上,直指洛阳,意欲称帝。

此时,元天穆的兵力仅能应对一方。薛琡认为邢杲聚众无名,虽然声势很大,却是“纸老虎”,而元颢身为皇族,且号称“义举”,人气正旺,所以应先攻打元颢,再转而消灭邢杲。元天穆举棋不定,最终未采纳薛琡的建议,错失良机。待元天穆讨平邢杲,元颢已攻占洛阳,坐上了皇帝宝座。见此结果,元天穆后悔莫及,他对薛琡说:“不用君言,乃至于此。”

公元534年,北魏一分为二,东魏、西魏相继建立。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原尔朱荣部将高欢任命薛琡为丞相府长史,军国大事多与他商议,薛琡也“推诚尽节,屡进忠谠(dǎng,正直的言论)”。

有一次高欢率军征西魏,欲从蒲津(位于今山西永济)渡黄河。薛琡认为,西魏连年歉收,东魏应固守要道,坚壁清野,敌人难以久持,自然会来归降;即便出兵,也应兵分两路,互为策应。高欢却坚持己见,一意孤行,最终遭遇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大败。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公元550年),薛琡卒于尚书右仆射(宰相)任上。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