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今日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5月12日 星期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本报记者走进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康复中心……
走近白衣天使 感受护士千面
□记者 王妍 通讯员 刘冰 路书斋 许文军/文 记者 杜卿/图
快速准确,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外科手术部男护士在准备手术器械
全心呵护,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护士安抚哭闹的患儿
争分夺秒,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跑上救护车出诊
温柔知心,市生殖医学研究所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轻柔细心,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在给出生3天的婴儿喂奶

一袭白衣、一顶白帽,他们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与医生并肩、与病魔作战。今天是国际护士节,《洛阳晚报》记者走进手术室、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康复中心……看不同科室里,白衣天使的不同面貌。

重症监护室护士

护士中的“特种部队”

重症监护室(ICU),被称作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护士张蕾和同事们在这最后一道防线上,日日与病魔搏斗,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条条生命。

昨日,《洛阳晚报》记者换上消毒隔离衣,走进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偌大的监护室里,只能听到各种监护仪器发出的嘀嘀声。

一张张病床上,躺着刚刚经历过大型手术的危重病人。他们大多处于麻醉状态,对外界浑然不知。由于病人家属不能进入监护室,病人的进食、清理和擦拭大小便等,均由护士帮忙。

“在家也没帮爸妈洗过一次脚,在这儿,给病人擦屎擦尿、吸痰、理发、剪指甲……都习惯了。”张蕾说。

为了保障护理的连贯性,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们一班12个小时。“上班时全神贯注,一点儿不敢放松;一脱下消毒隔离服,累得睁不开眼,有一次差点儿撞到柱子上……”张蕾说。

写护理记录单,别的科室都在电脑上写,唯有重症监护室还是手写。因为病人需要寸步不离地守着,监护仪器也需要随时注意数值变化,护士们无法离开病床坐到电脑前,只能拿着纸笔在仪器旁记录。吃饭、上厕所,若替班的护士没到,一律不能离开。

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及病人日后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危重病人,常常需要六七台仪器维持生命体征,护士们要对每台仪器的变化了如指掌,还要从尿量、尿色、血压对病人体征进行预判,专业程度不逊于医生。因此,重症监护室护士被称作护士中的“特种部队”——护士该做的,家属该做的,医生该做的,他们都要会做,都要做得好。

临近中午,另一名护士说:“2号床病人的麻醉药效退了,应该快醒了。”张蕾戴上一个画着卡通小狗的消毒帽走到病床前:“病人死里逃生,醒来第一眼看见这个帽子,也许会觉得温馨点儿。”

手术部男护士

硬汉的医者仁心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外科手术部,10间手术室,平均每天进行50台手术。在这里,比医生更紧俏的是男护士。

80后男青年尹涛,做外科手术部护士已经7年。在手术台旁,他手疾眼快,不等医生示意便从六七十件外观十分相似的手术器械中找出正确的那个递过去。默契的配合,能为整台手术节省不少时间,减轻手术给病人造成的伤害。

一台外科手术动辄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相比女护士,男护士的体力更好。部分重几十斤的手术器械,他们搬起来也更容易。此外,医疗仪器更新很快,男性对机器天生的敏感,也让他们更易上手,操作更精准。

“就像男司机与女司机,男性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我们的确比不上。”手术部护士长胡亚男说。在医院前不久的职业技能比拼中,清洗、整理、按序摆放包括61件手术器械的开腹包,尹涛的速度力压灵巧的女护士,获得第一。

“男护士受大夫欢迎,但在女孩子们那里常‘理亏’。”尹涛说,在手术部,大家一上班就不知道几点能下班,约会、吃饭常常“放鸽子”,加上进手术室不能带手机,男护士得经常为自己的“失联”道歉。

一台手术结束,早已过了午饭时间,尹涛擦擦头上的汗:“大家常嚷嚷下辈子再也不做护士了,可谁也没往后退一步,我也不会。”

儿童康复科护士 父母沟通不了的,他们能

“老师好。”自闭症患儿小宝(化名)这句低声的问好,曾让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儿童康复科的护士李燕平激动不已。从小宝一眼都不和护士对视,到见面会微笑,再到主动打招呼,护士们花费了3年时间。

这个豫西地区最大的儿童康复训练基地,会集了许多患有脑瘫、自闭症、脑损伤的孩子,不少护士在打针配药的同时,还考取了康复训练师资质,帮孩子进行理疗、语言、认知、行为感觉等康复训练。一个孩子的康复训练可能要两三年,护士和孩子之间也形成了奇妙的纽带——父母沟通不了的,护士们能!

“最困难的事情,是孩子待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你进不去。”李燕平说,有时候,父母在一边说了很多话,孩子连眼睛都不抬一下,更别说听进去了,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加大音量、斥责等,都无效。

李燕平的秘诀,是想办法找到孩子世界的入口。“比如你说话时,他盯着墙角的玩偶看,说明他的兴趣点在那里,那我们就试着从玩偶、卡片等入手,吸引他的注意。”

“你知道吗?我们带过一个孩子,他开口叫的第一声不是爸爸或妈妈,而是我们哦!”李燕平自豪地说。2007年,因患自闭症从未张口说过话的3岁孩子明明(化名)来到康复科,在这里进行了长达4年的康复训练。一天,父母接明明回家时,他忽然扭头说了声:“尤伯伯(康复训练师)再见!”听到孩子说话,明明妈妈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医生护士也激动异常。对他们来说,孩子的一丁点儿进步都是极大的惊喜。

“现在,我们带过的一些孩子,已经能和健康孩子一样上学读书了。”提起这些孩子,李燕平满满都是自豪。

急诊科护士 随时待命,即刻出发

她们是护士,却有着和警察、消防队员相似的时间表:从接到出诊信息到跟随救护车出发,不能超过两分钟。

急诊科护士,几乎是所有医院中最年轻的队伍。因为要随时待命,即刻出发;因为要跑步爬楼、扛得动病人;因为要从接诊到抢救,全程陪护……

28岁的温珊珊外表清秀文静,却成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女超人”中的一员。病人家属咨询问题,她一个个耐心解答;电话一响说有病人即将入院,她迅速腾出抢救室床位;接诊警铃一响,她迅速通知同事,往急救车上跑……

冲锋陷阵时,温珊珊毫不含糊,但“女超人”也有犯怵的时候。因为急诊科突发状况多,不明就里的患者或家属闹事的也多。温珊珊说:“最害怕遇见酒后闹事的,吐一身之类的都没啥,就怕你还没扎针,他先踹你一脚……”

有一次,她和一名男医生出诊抢救一名醉酒男子,正抢救着,同样醉酒的该男子的朋友抡起凳子砸在医生背上,吓坏了温珊珊。拉开了打人的男子,这名医生还是照常抢救病人,这让她很受触动。

“很多急救病人没有家属陪伴,能依赖的只有我们,因此无论怎样都要救人第一,对生命负责。”温珊珊说。

市生殖医学研究所护士

一半是护士,一半是心理咨询师

一株开花的绿植、一杯温开水、一张拉近与患者距离的窄桌,坐落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老院区的市生殖医学研究所,与平常的医院环境大不一样。

50岁的护士张秦芳坐在窄桌一边,面对着一名希望通过试管婴儿圆孕育梦的女子。因孕育愿望一直受挫,这名女子焦虑而沮丧。

“没事儿,喝口水慢慢聊。”张秦芳拉着这名女子的手,轻声细语。像邻家大姐一样的态度,让这名女子放松下来,向张秦芳道出原委。

每天,约有200人因孕育梦来到市生殖医学研究所寻求帮助。相比其他科室的患者,他们无须承受身体上的伤痛,但心中的焦灼与痛苦一触即发。除了医药、手术等治疗措施,舒缓患者情绪、解开他们的心结也对成功孕育起着重要作用。

张秦芳说,不少患者提供的结婚证,都是撕过又粘好的,可见孩子的问题给家庭带来的伤害。因医生繁忙,由护士先与患者沟通,获得患者信任,得到更多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因此,不少护士都自学了心理学课程,还有人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宽度仅三四十厘米的窄桌,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让人更有倾诉欲。患者不愿当面说的话,可以在护士们组建的微信群中匿名咨询,医护人员与其他患者都会解答。时间久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称呼也变得随意:张姐、巧巧、小霞……

提起护士,大家往往会联想青春靓丽的形象,然而市生殖医学研究所的护士,四五十岁者占多数。“没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不能当这个‘知心大姐’的角色。”张秦芳说,因涉及隐私,处事的经验与分寸在这里尤为重要,若经验不足,可能起到反作用。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医院,诊前倾诉与咨询是收费项目,但张秦芳她们一直义务在做。“能当大家的‘知心大姐’,让大家信任我,我也挺开心的。”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