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洛阳·城事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5月19日 星期

沿着洛水访“永宁” 文化丰美水亦清
□记者 徐翔 文/图
今后,故县水库上的人工养殖网箱将逐步消失

洛宁,因“洛出书处”而名满天下。

作为洛河上下游的分界地,这里的洛河水碧澈清透,与史书中描写的古洛河水极为相似。对洛阳市民来说,大家对洛宁的“一池清水”也颇为上心,因为这里的故县水库将是洛阳市的新“水缸”。

17日、18日,“溯源洛阳——洛阳作家走洛河”采风团的作家们来到洛宁,沿洛河一路行至故县水库,寻找“永宁城”中的文化印记。

1 神秘的“杨广墓”

洛河洛宁段长68公里,41条支流像树叶的脉络一样分散开来。古时乘船可从洛阳直达洛宁的长水古镇,可谓水陆并行,繁华一时。

洛出书处、仓颉造字、洛神之源、伶伦制管……在洛宁,大大小小的历史遗迹、故事传说皆与洛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面有的人们已经耳熟能详,有的仍戴着神秘的面纱,“杨广墓”便是其中之一。

在东宋镇郭村东南方的柏山上,有一个夯土堆,高30米、周长80米,呈不规则三棱椎形。夯土堆规模宏大,形似龙首冲天,雄视北方。相传,“杨广墓”就在这里。

据明嘉靖三十四年《河南通志》记载:“(隋)炀帝陵在永宁县(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北,炀帝崩于江都,唐太宗迁葬于此。”

柏原村党支部书记曲社友说,柏山又称香炉山,据说该山专为隋炀帝杨广供奉香火而设,那个夯土堆就是“杨广墓”的顶。香炉山西有一寺院,叫“圣水寺”,据传寺内僧人的主要任务就是为隋炀帝守陵。

穿过麦田,我们爬上夯土堆的顶端四目眺望,周围山川一览无余。“这里是四周唯一能始终被阳光照到的地方。”曲社友说。

在郭村一带,附近河流的名字都离不开一个谐音“杨”字。“杨广墓”脚下有一条名叫“渡洋”的小河,相传“渡洋河”谐音“杜杨河”,意思是禁止、杜绝杨广这样的暴君,使其永世不得再生,确保天下永远太平。

这里是否真为隋炀帝陵?目前专家看法不一,有的说是传说,也有的说是衣冠冢,看来真相只有等时间来解答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隋炀帝与洛河有密切联系。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14年。他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动用百万民工开通了通济渠,将洛河引入黄河,继而开凿出了大运河,使东都洛阳得以再次走向兴盛。

2 “一池清水”将被引入洛城

其实,不只是隋炀帝,从周公营造洛邑开始,历朝历代对洛河的开发和利用从未停止过。洛河干流唯一的大型水库——故县水库,便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洛河的有效利用。

昨日上午,作家团一行来到故县水库的北窑码头。站在岸边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的湖水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群山之间。我们刚好赶上养殖户在对网箱内的花鲢鱼进行清网。“过一两年,这种景象就再也不会出现了。”正当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着一筐筐活蹦乱跳的鱼被装箱时,故县镇党政办主任李晓旭的一句话,让不少人暂时放下了手中的相机。

为什么这样讲?李晓旭说:“为了保证故县水库的水质,不仅现有的200个人工养殖网箱要逐步撤离,连机动船也会慢慢‘消失’。”这一切,都是为了故县水库引水工程。

2014年年底,我市经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批准,将故县水库调整为饮用水水源地。引水工程从故县水库取水口引水,全长125公里,沿线县城、乡镇和产业集聚区将从中获益。

故县水库为什么会成为新“水缸”?

故县水库水质大部分监测因子符合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在我市所有水库中水质最优。

“水源地保护责任重大。”李晓旭说,为了水质安全,今后库区将进一步限制养殖规模和旅游开发,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将被限制投资,确保“一河清水入库,一库清水进城”。

放弃了旅游和工业,对于洛宁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意味着减少很多收入。面对这个看似“难”回答的问题,李晓旭给出了最“简单”的答案:“当年修建水库时,30万故县人主动搬迁。如今为了全市民生工程,我们还会义无反顾。”

千百年来,洛河水哺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河洛儿女,洛河被亲切地称为家乡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喝上从故县水库引来的“家乡水”。

感谢洛宁,感谢洛河。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