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新京报》
核心提示
“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来,引起各方热议。海关总署查处走私冻品货价超30亿元,包括冻鸡翅、冻牛肉等副产品10余万吨,甚至有超40年的“僵尸肉”。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夜宵摊、餐馆。这些“僵尸肉”到底来自哪里?
1 “僵尸肉”多为国外陈年战备肉
据报道,在此次查处的走私冻肉中,有的包装上生产日期显示“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甚至有“70后”冻肉。
长期从事牛肉贸易的崔某告诉记者,这种陈年冻肉多为国外的战略储备物资,以美国为主。在仓储物资的替换中,部分陈年牛肉开始流向市场。“长时间冷冻保存,牛肉表面已开始氧化发黑,所以不会直接作为冻品卖给消费者。餐馆用卤制、煎炸的烹饪方式处理后,能掩盖牛肉卖相,口感几乎与正常牛肉没有区别,普通消费者很难区分开来。”崔某说。
事实上,陈年战略储备肉的身影在国际上屡次出现。2010年,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安全局在别尔哥罗德州破获一起肉制品走私案,在冷战期间储备、“肉龄”超过30年的“战备肉”从美国、巴西、比利时、加拿大经乌克兰走私入俄,犯罪团伙从事此勾当已有数年时间。
2 冷冻成本低 每吨每年仅17元左右
“僵尸肉”被公布后也引发了许多质疑,网上有消费者称40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甚至超过冻肉本身的价值,没必要花大力气走私进入国内。
真的如此吗?
一名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冷冻费用不同,这种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非常低。作为战备物资储存的肉类,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每年17元左右。
也正是低廉的储藏成本和价格,催生了近年来走私陈年冻肉的市场热潮。该工作人员称,售价低于每公斤60元的牛肉,就有这样的嫌疑。
3 多在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消化
“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记者了解到,走私冻肉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再加工、分销产业链,重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走私冻肉从香港入关后,主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目标客户就是小餐馆。”一名接近分销渠道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陈年冻肉的进口价格非常低,也没有检验报告。为躲避检疫监管环节,销售者在分销时会避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向二、三线城市的餐馆供货。“这类肉存放时间过长,为保持外表的油亮会被注水,表面有黏稠感。”
从事乌拉圭牛肉进口的香港贸易公司负责人林某告诉记者,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业内实际并不多见,只有在国外部分冷库盘点时才会流出,超出保质期1年~2年的冻肉才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据他透露,进出口肉类贸易周期较长、交易量庞大,一旦出现积压过期,就会有大量经销商找上门,“提出以40%~50%甚至更低比例全部收购”。
4 “肉龄”检测难 很难判断实际存放时间
多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多名专家向记者表示,根据目前技术手段,一般能对肉的外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过期,但很难直接判断出陈年冻肉的实际存放时间。
国内现有的肉制品检测标准为 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 1723-2008鲜冻分割牛肉等卫生标准。其中,对肉制品检测集中在色泽、黏度、气味等感官指标,冻禽解冻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理工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长南庆贤介绍,陈年冻肉在长期储藏过程中表面会发黄、发褐甚至氧化发黑,其肉质细胞中的营养早已流失,纤维质也发生变化。而“在进口走私过程中,储藏环境很难保证,车内一旦达到0℃以上的解冻标准,冻肉化开后会迅速滋生细菌导致腐败。这时候即便再次冷冻,肉质也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