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玄幻小说《盗墓笔记》掀起了一阵古墓热,人们开始关注古墓里的神秘世界。无尽的传世宝藏、冥冥中的怪力乱神……南派三叔构想的地下宫殿,俘获了大批书迷的心,古墓一时成为耐人寻味的秘境。
如今,根据《盗墓笔记》改编的电视剧与广大观众见面了,突兀的剧情让小说再次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1 真实与虚构的结合
2011年,《盗墓笔记》的大结局出版,那空洞、牵强的结局似乎偏离了初衷,并不尽如人意,但凭借前几部获得的良好口碑,这套小说已在读者心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位置,不少读者更是戏称自己为“稻米”(“盗迷”)。
乍一看,《盗墓笔记》是讲述盗墓故事的玄幻小说,其中还有些违法成分,但书迷们清楚,书中主要讲述的是古墓中的传奇历险故事,令他们着迷的也只是地下的奇幻世界。
我市读者刘希坤接触《盗墓笔记》时还在读高中,这套小说为他的高中生活带来了惊喜,甚至让他爱上了古墓文化。
“要不是看了这套书,我是不会关注古墓文化的。我知道虽然书中情节大多是虚构的,但故事背景都是根据考古为依据而撰写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希坤说,他佩服作者南派三叔能把地下世界描写得如此精彩,无论是墓室结构、壁画样式,还是棺椁摆放的位置,他都能严谨地描述出来,甚至能以假乱真。
意犹未尽的书迷还组建起专属贴吧,大家四处搜寻关于故事背后的历史以及故事的灵感来源,还有书迷绘制出“盗墓地图”,还原书中的盗墓场景,精细的制图,连建筑系学生看了都赞不绝口。
历史资料和虚构故事糅合在一起,使《盗墓笔记》迷雾重重、耐人寻味。
2 玄幻中的世俗味儿
41岁的王新霞是《盗墓笔记》的忠实粉丝,她喜欢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有诙谐生动、生活化的语言,加上情节曲折,故事性强,作者把深奥的东西写得浅显易懂。
每部《盗墓笔记》讲述的古墓都不同。作者参考了大量考古书籍,才创作出一个虚构的故事,虚虚实实,让人难辨真假。已至中年的王新霞,很享受这种穿梭在迷雾中的悬疑感。
现实世界的古墓文物,在小说里样样齐全。博物馆里那些面目狰狞的陶瓷镇墓兽,在《盗墓笔记》的陵墓里随处可见,并且被赋予生命,在黑暗中坚守千年。正是它们的出现,让小说剧情变得跌宕起伏,险些让主人公命丧黄泉。
令人叹为观止的华丽墓室,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人从玄幻中品出几分世俗味儿。那么,这些东西能顺利地转换成电视剧的形式,呈现在书迷眼前吗?
3 偏离原著的电视剧
电视剧《盗墓笔记》一经播出,刘希坤便成了首批观众。“如果给原著打97分,电视剧只能打79分!”刘希坤与大多数书迷一样,认为剧中的故事和人物与自己想象的差得太远,“特别是主角如轻功般的飞跃戏,与抗日神剧有一拼”。
刘希坤觉得,小说中的人物本是有血有肉、充满烟火味儿的,但在电视剧中,主角变成了偶像派的“小鲜肉”,就连穿着也犹如科幻世界的未来人,让人不知所云。
小说中古墓探秘的情节悬疑且跌宕起伏,这些最令书迷期待的情节,在电视剧中却被大段删去。“电脑特技把凶神恶煞的古墓怪兽变成了萌物。”刘希坤笑着说,看来玄幻题材的小说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确不是易事。
剧情“雷”倒书迷,但对于主题从盗墓变为护宝,大家还是持赞成态度的。
“盗墓违法,众所周知,大家感兴趣的是墓中的奇异世界,主题变为护宝并不影响剧情的精彩。”王新霞说,看了小说《盗墓笔记》后,她特别喜欢逛博物馆,如果盗墓者真的把奇珍异宝破坏殆尽,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
■延伸荐读
《藏海花》,南派三叔的又一力作,故事从《盗墓笔记》故事结束后写起,讲述主角深入雪域高原,探寻奇人“闷油瓶”的身世之谜。
《鬼吹灯》系列,作者为天下霸唱。讲述古墓探秘与寻宝,是一部经典悬疑小说。
《藏地密码》系列,作者何马。该书讲述了以西藏和藏文化为背景的全球大探险故事,其中涉及西藏千年秘史、藏传佛教历史遗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