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寄托人们感情的老树、老景,也应当有立足之地。
前几日的连阴雨让革命老区——宜阳县赵保镇赵保村的村民格外心焦:村外那棵树龄约300年的老皂角树,随时有可能倒。
要救树,得有钱,一村老头老太太,有的连每月60块的老年补助都捐了,才凑了不到2000元,还不足预估经费的十分之一。
老人们为何如此心疼这棵树?因为从他们爷爷奶奶辈开始,这棵树就有了;在战争年代,这棵树是村里的路标,也见证了那段红色历史。因为荫庇了几代人,老树脚下的土山曾被村民称为“万人山”。可是,因修路、种地挖土,“万人山”逐渐消失,只剩下一个土堆,小得连这棵老树都托不住了。
说到这儿,不少人会想到我市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咱洛阳古树名木资源丰富,截至2013年,全市普查建档古树名木33032株,总量居全省首位和全国地级市首位。
发展总要除旧布新,这是必然的,但那些传递历史文化信息、寄托人们感情的老树、老景,也应当有立足之地。那些老树,立在那里,凝聚着乡情,承载着乡愁,见证着历史,蕴藏着记忆,象征着古都的文明,也代表着现代城市的文明。
那么,这样一棵绝对够得上古树名木级别的老树,怎么会没人管?还要村民捐款?我市不是有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吗?
实际上,市政府2001年颁布的《洛阳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保护对象仅为“城市规划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古树名木”,后虽经过两次修订,但涵盖范围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县域古树保护还没有法律依据。
值得期待的是,县域古树名木即将迎来“保护伞”。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度地方立法计划的安排,我市制定的《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已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并于5月下旬向社会公布。该条例(草案)覆盖全市行政区域。
可是,这棵革命老区的“路标树”等得到这顶“保护伞”吗?村民说:“再经两三场雨,老树恐怕就要倒了。”
晚报记者就此树抢救事宜咨询市林业部门时,对方表示已安排有关人员调查,会尽快制订保护方案。与此同时,心系老树的热心人也不妨拿出自己的行动。《洛阳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的亮点之一,正是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养古树或者出资保护古树名木。
眼下,老皂角树危在旦夕,晚报紧急呼吁爱心人士加入救树行动。不过,有一点仍需提醒,保护古树名木,更需专业的力量,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很可能导致采用不恰当的保护方法。对于这棵“路标树”的抢救方案,河南林业职业学院园林系教授张贯臣在晚报上给出了专业建议。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留住老树,留住寄托在这棵树上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