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为十三朝古都,帝王将相在此纷纷亮相,京城的辉煌遮蔽了洛阳县的称谓,使其县名不彰。与位高权重的帝王将相相比,洛阳县县令大多默默无闻。洛阳县之外的新安县、永宁县(今洛宁县)等县县令同样鲜为人知。在这里,《洛阳晚报》记者为您讲述洛阳及诸县县令的吏治故事。
1912年,清王朝260余年的统治宣告结束。鼎革之际,有一位晚清进士,没有选择躲避现实,而是积极参政,先后出任沈丘、沁阳、陕县、洛阳、商城知事(县长),颇有口碑。这个人叫潘鸣球,江苏常州人。
1 最后一代科举进士
潘鸣球,号霞青,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二月八日生于常州城内织机坊苏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江南乡试举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中甲辰恩科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为中国科举最后一代进士。
科举制度自隋朝实行以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到了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称:“臣等默观大局,熟察时趋,觉现在威迫情形,更甚往日,竭力振作,实同一刻千金。而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学堂绝无大兴之望。”面对强邻环伺的严峻形势,他们要求废除科举制度。
于是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际上等于宣布废止科举制度。于是,在中国存在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有资料记载了潘鸣球考中进士的经过——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殿试。
上午10时,试题发下,内容是以皇帝的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600余字。贡士们立即开始撰写对策文,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策文不限长短,常例为2000字,规定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落时交卷。
这次殿试,产生了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还有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liú),进士何景崧(著名书法家)、谭延闿(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著名书法家)、沈钧儒(历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这些人日后多为晚清及民国时期名人。
2 陕县焚烟土
潘鸣球为官经历大多在河南。先后任沈丘、沁阳、陕县、洛阳、商城知事(县长),颇有口碑。
在任陕县知事期间,潘鸣球主持的焚烟土事件震惊朝野。陕县地处豫西,为进入陕西的要道。潘鸣球上任不久,便获悉河南督军赵倜与陕西督军陆建章合资贩运大宗烟土过境,多至二万余两,并以军队保护,“沿途强夺民车骡以为常”,所到之处,骚扰地方,乡民深受其害。得报后,潘鸣球即率衙役百余人驰往,将这批烟土悉数查获。
当时,民国政府表面上还维持着禁烟的政令。护送烟土的连长见势不妙,忙拿出银票九千圆,向潘鸣球示好,欲请潘鸣球高抬贵手放行。(如图)潘鸣球严词拒绝,并将烟土押回县署,通报省道,在县署门口当场将烟土焚尽,将车骡退还给乡民。千余名围观的乡民直呼潘鸣球为“青天”。潘鸣球焚烟土之事很快就传开了,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还致电嘉奖,为潘鸣球记大功一次。
潘鸣球的焚烟土之举触动了督军赵倜、陆建章的利益,两人对潘鸣球恨之入骨,唆使河南巡按使田文烈,借故将潘鸣球罢任。潘离任时,赵倜派兵预伏于陕县张茅乡与硖石乡之间,冒充土匪欲将潘鸣球劫杀。陕县绅民得知后,劝潘鸣球变更路线。潘鸣球毫不畏惧,大声说:“死生命也,此曹(这些人)安能害我!”于是乡民自发组织起来护送,潘鸣球的姻亲王金堂也派出亲兵护卫,一直将其送到陕县附近的观音堂车站,待潘鸣球登上火车后才离去,潘鸣球由此逃过一劫。
为纪念潘鸣球为官清廉及焚烟土壮举,陕县绅民为他修建了生祠,以表敬意。
3 依法治理洛阳
潘鸣球的同科进士浙江人士沈钧儒,听说了潘鸣球的焚烟土壮举后,欣然写下《记陕县焚烟土事》一文并发表,不仅详细记载了焚烟土过程,还对潘鸣球进行了高度评价:“焚土本无与治县之道,而慈下扶弱不畏强御,以其意足以宰一国,不愧古父母矣!”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被罢官的潘鸣球又出任洛阳知事。当时的洛阳,地方武装组织很多,如“金钟罩”“铁布衫”等。
据本报首席记者孙钦良先生考证,“金钟罩”又称“硬肚”,兴起于1914年。练功者声称如有金钟罩体,能避刀枪。当时民智未开,听说有此神功,不少人都争先加入。最初,他们仅是秘密传徒,后来力量壮大,能打败小股土匪,声势渐大,土匪闻“金钟罩”之名,一般不敢招惹。渐渐地“金钟罩”便被乡民称道,成为半公开的组织,后来发展成红枪会(详见《经典洛阳》“红枪会始末”系列报道)。
民国初年,北洋军阀长期混战。洛阳为兵家必争之地,华北一带大小战役无不波及此地,使豫西各县民穷财尽,土匪遍地。广大群众为了抵抗军、匪,往往利用迷信思想自发组合,逐渐形成了一种武装组织,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
参加红枪会的人越来越多,势力日益壮大,常发生与驻军冲突事件。此外,群众武装组织的出现,对地方稳定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潘鸣球决意将其取缔,他“以法治之”,使其解散。
可以说,潘鸣球是较早处理洛阳红枪会问题的地方官之一,可惜他的治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直到1927年,冯玉祥驻军洛阳,维护社会治安,才温和地解散了洛阳红枪会。红枪会曾帮助冯玉祥攻打张治公,所以冯玉祥没有剿杀红枪会,而是予以收编、改编,使其变成他能调动的武装力量,使红枪会逐渐瓦解。
4 恩泽故里
《常州日报》曾刊登陈亮的文章《潘鸣球陕县焚烟土》,对潘鸣球的生平进行了研究。该文称,1925年后,潘鸣球由河南返回江苏。在故里常州,潘鸣球与表弟钱名山(振锽)及谢柳湖时相唱和。潘鸣球善古文,文体骈俪且浑厚、简明,接近欧阳修的文风。他还擅长书法,曾临晋唐诸家丛贴,能得大作之势,并以神韵为胜。
河南商城著名景点金刚台华岩寺,仍存有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潘鸣球题写的楷书“华岩寺”寺名匾额一块,此匾长约3.5米,宽约1.5米,红底黑字,沉雄浑厚,独具风采。此外,建于常州河马山埠段的世丰桥上刻有潘鸣球、钱名山等常州名士题写的桥额、桥联,书体各异,俨然一个书法展台。
早在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潘鸣球与常州思想进步人士、实业家吴康、薛念祖等在“江湖汇秀”的大运河畔石龙嘴附近,创办了武阳公立西郊初等、高等小学堂,简称西郊小学,为常州最早的新式小学之一,“常州三杰”之一的张太雷曾就读于这所学校。
后来,张太雷接受孙中山的爱国民主思想教育,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投身于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7年,张太雷在著名的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