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申报的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本次申报的3处遗址为我国规模较大、格局完整、遗存丰富且具有价值特征代表性的土司遗址。至今,这些遗址所在地的居民仍传承着各自典型的民族习俗与文化传统。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省永顺县县城以东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地。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历时818年,历经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始建于元代初期,明代末期扩建,辟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包括衙署区、宗庙区、军事区及书院、花园、养马场、狩猎场等,占地100多公顷。作为这座城的主人,覃(qín)姓唐崖土司世代居宦,相沿18代,历位460余年。清代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唐崖土司被废,象征其权力的土司城逐渐湮没。
海龙屯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始建于南宋末期15世土司杨文,辖区内以仡佬(gē lǎo)族、苗族群众为主,是古播州土司杨氏土司屯兵重地,其与外围军队驻地养马城、养鸡池、养鹅池互为犄角,构成播州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
世界遗产委员会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土司遗址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联合申遗的3处遗址是中国西南部地区土司管理制度的独特见证。